市第十六小學的同學們正在上美術課。 記者 劉冀城 攝
1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下稱《規劃》),明確5年內全省教育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焦點一??
推動6所高水平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
《規劃》強調,要在兩年內力爭新增1—2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范圍,牽頭建設1—2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平臺,產出一批高水平、原創性、具有高學術價值和重要社會影響、引領廣東乃至國家發展的科研成果。5年內力爭讓12—15所高水平大學穩居全國前列,若干學科居于國內領先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重點推動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6所高水平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范圍。
《規劃》還提出,深入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校振興計劃和特色高校提升計劃,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升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校振興計劃建設高校中,5年內力爭新增2—3所高校達到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要求,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簽訂技術轉讓合同的數量和金額較2020年增長20%以上。
焦點二??
著力建設一批高水平國際化高校
《規劃》透露,將加快推動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深圳理工大學、深圳海洋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廣州交通大學等高校,著力建設一批與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海洋經濟、智能經濟、大健康等主體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高水平國際化高校,打造集協同育人、科研、服務于一體的新型智慧中心。
《規劃》提出,支持珠三角其他城市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快籌設大灣區大學、中山科技大學等高校,促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務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能力,增強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規劃》也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高校,提出了明確的發展定位和方向:支持汕頭加快打造區域教育高地。支持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鮮明的高校集群,推進汕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重點圍繞海洋科學、生物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生物醫藥等學科專業領域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服務沿海經濟帶地區承接重大產業。
焦點三??
建設若干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
《規劃》提出,5年內中職學校數量要達到350所左右,高職院校要達到90所左右,并建設若干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高標準建設省職業教育城,在校生總規模達12萬人。推進高職“雙高”建設,打造一批國家級“雙高”院校,建設一批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群。
《規劃》還提出,建設一批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建設80所左右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建成300個左右“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100個左右骨干企業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共同組建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集團、產教融合聯盟。建設一批綜合性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焦點四??
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權利
《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公辦學位,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在2020年基礎上新增約30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新增約370萬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滿足適齡學生入學需求,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超省標準化學校標準班額。 《規劃》還提出,為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權利,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隨遷子女憑居住證報名入學。
焦點五??
加快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提高中考體育分值占比
《規劃》透露了兩個利好,一是加大普通高中公辦學位供給,在2020年基礎上新增約30萬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加快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二是實施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工程,實現由分層辦學轉向分類發展。
中考考試科目也會有所調整?!兑巹潯访鞔_,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其中,要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提高分值占比。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力爭在2023年前將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理化生實驗分值占每門科目的10%。探索將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規劃》還提出,將優質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計劃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并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不得設置“限制性”錄取分數線。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