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一女子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在該女子向騙子轉賬的千鈞一發之際,湛江警方及時勸阻,為女子保住了13.5萬多元的血汗錢。
據了解,10月14日,赤坎區一女子遭遇假冒“公檢法”詐騙。接到湛江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預警后,民警立即趕到事主家門外,多次表明身份未果,果斷破門勸阻。而此時,事主已向詐騙分子轉賬16萬元,民警第一時間開展緊急止付工作,成功幫女事主挽回13.5萬元。
在冒充“公檢法”的整個詐騙過程中,騙子會按照詐騙劇本的要求,環環入戲、聲情并茂,一步步誘騙他人入局。有關民警向記者講解此類詐騙的常見步驟。
第一步:騙取信任。騙子通過網絡購買受害人的個人信息,例如身份證號、住址等隱私信息來取得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同時會通過改號軟件將來電號碼顯示為警方辦公電話,讓受害人撥打114查詢驗證,進一步增強信任。
第二步:震懾。騙子會通過嚴肅謹慎的語氣,強勢震懾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嚇。騙子讓受害人徹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個重大案件,隨時可能被逮捕。為了增強恐嚇效果,讓騙局更加逼真,騙子可能會通過虛假政法機關官網或網絡傳真讓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緝令。
第四步:遙控轉賬。騙子聲稱要進行資金調查,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誘騙受害人入局,實則是要求受害人將銀行卡插入ATM機,然后把卡內的資金再轉到指定賬戶,或者要求受害人將所有資金匯集到一張銀行卡,然后通過騙取該銀行卡的密碼、驗證碼、網銀等信息將該銀行卡的資金轉走。
警方提醒:公檢法工作人員,不會通過電話、網絡等途徑進行辦案。凡是在電話中自稱“公檢法”工作人員并要求轉賬的,一定是詐騙。如不慎被騙或遇可疑情形,接到此類電話,除了和家人多溝通之外,建議撥打110報警或直接到就近的公安機關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