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靜思 湛江市英利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 原單位:中國移動湛江分公司)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晴
在七月的狂風驟雨中,我們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了雷州市英利鎮。與鎮政府進行工作對接、座談交流后,我們就深入雷州半島這片廣袤肥沃的紅土地進行調研。
八月中旬,我們來到英利鎮以東8公里外的青桐村,登上了雷州半島第二高峰鷹峰嶺山頂,極目遠望,雷州半島著名的糧倉——青桐洋干瑪珥湖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青桐洋是目前已知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干瑪珥湖,是40-50萬年前瑪珥火山大爆炸形成的約10平方公里的火山口湖,世代在此居住的村民便稱之為“洋”,歷經歲月后干涸為農田。整個湖區呈中間小兩頭大的橢圓形,地勢平坦,東西走向。范圍包括附近的十幾條村莊,耕地12000多畝。這一帶自明清以來就是雷州半島地區(除東西洋外)最大的糧產基地。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湖區內種植的水稻旱澇不保收,周邊村民們開始改種菠蘿、甘蔗等耐旱高產的農作物,種植水稻的面積縮減到零散的2000多畝。
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在鄉村振興階段,如何繼續挖掘利用青桐洋干瑪珥湖地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富民產業就成為我們著眼的重點。從鷹峰嶺下來后的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今后的發展,今天梳理出了以下幾點。
一是要與地質部門加強溝通。201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會議正式批準青桐洋、鷹峰嶺列入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我們需與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保持密切聯系,協助其對地質公園青桐洋干瑪珥湖區域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推廣;按照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理念和主旨,在確保公園地質遺跡獨特性、多樣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讓周邊村民參與到公園生產建設中來。
二是復種瑪珥湖生態水稻、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邀請省內國內水稻專家前來坐診號脈,研討種植瑪珥湖優質水稻的方案,并帶動周邊村民推廣種植,推動本土優質傳統水稻產品從區域走向全國,讓“瑪珥稻”成為國家乃至國際性的優質品牌。
三是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擦亮半島名片,打造兼具地質旅游觀光、生態休閑度假、雷州文化風情特色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精品示范區。招商引資進一步挖掘、整合土地、農業、文旅資源,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推動青桐洋干瑪珥湖地質文化、青桐村傳統古文化、農耕文化與旅游產業充分融合。與全國聞名的瑪珥湖名片“湖光巖”互相呼應,成為國家級地質旅游、環境保護的教育基地,便可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四是利用5G信息化優勢,推動“互聯網+旅游+生態農業”。堅持技術賦能,普及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精品示范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旅游、生態、人文風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