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28日,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圍內舉辦了湛江市小學人工智能編程教育專項培訓活動。(10月1日《湛江日報》)
最近,湛江市教育部門用了15天的時間,在全市范圍內舉辦了湛江市小學人工智能編程教育專項培訓活動,號稱“十萬小學生學編程”。報道中更是提到,湛江“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編程教育普及工作,小學編程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我們不禁要問: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湛江為何走在了前面?
解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大勢所趨”。人工智能被視為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教育革命的標志性技術,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也已成為全球共識。在我國,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頒布,教育部先后提出將有關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生必修課程及高考等政策,并在一些城市進行試點??梢哉f,抓人工智能基礎教育,其實是在抓戰略人才儲備。
第二個關鍵詞,是“城市所需”。從行業發展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大,人才缺口也大。對于湛江而言,人工智能人才是振興發展之必要。如今AI應用幾乎囊括了工業制造、農業、金融、政務、互聯網、服務業等各個行業。人工智能的范疇也不再局限于早先的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而是越來越深化到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人機交互、大數據處理、隱私計算等。當前,湛江提出“三化三大”發展理念,并把大數據應用視作“換道超車”的重要機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中走在前列既是現實必要,又是長遠之計。可以說,加快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部門落實“三化三大”的重要抓手。
第三個關鍵詞,是“先行先試”。從報道來看,湛江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有兩大優勢:一是啟動早,“小學編程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且有了“學習人工智能編程的小學生人數達到總學生人數的60%以上”等明確目標;二是巧借力,與本地高校及相關協會、機構合作,探索完善中小學“人工智能”編程課程體系。從國內其它城市的實踐來看,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中出現了不少誤區,比如人工智能被窄化理解為編程,專任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較低,學校教育過度依賴校外培訓機構力量,出現社團化、小眾化、擇優化傾向,區域差異、城鄉差異、校際差異及性別差異較大,過度強調編程應試能力與競賽功利化等等。在推進人工智能教育過程中,這些問題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