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觀蘭老師(左三)正在上面點課。記者劉冀城 攝
在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們都尊敬和喜愛著林觀蘭。今年52歲的她是學校的副校長。1988年師范學校畢業后,林觀蘭來到了剛剛成立不久的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至今已躬耕特教事業33年,20多次被評為學校“十佳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先后獲得了湛江市優秀教師,廣東省第七屆特殊教育優秀工作者,廣東省第十一批特級教師等殊榮。
這一張張獎狀,背后是林觀蘭的辛勤耕耘。
捧一顆心來
投身特教事業終不悔
1987年,我市籌建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原名:湛江市聾啞學校)。1988年,從師范學校畢業的林觀蘭服從組織安排,來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成為學校首批專職老師。
辦學初期,百事待興。一棟小樓,兩個班級,五位老師,學校在艱難中起步。農村出身的她不辭勞苦、踏實肯干,與學生同吃、同住。上課時,她是他們的老師,下課了,她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學生們的手語水平參差不齊,但不妨礙林觀蘭“讀懂”孩子們的意思。幾十年來,講臺上,林觀蘭用手語為孩子們傳授知識,孩子們在座位上用手勢比劃回應,課堂在安靜中流淌著溫暖。
隨著入校學生人數的增加,老師們的教學壓力也隨之而來,一周24-25節課是常態。那時林觀蘭兼任大隊輔導員、團支部書記等職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完成學校海報制作、匯報演出彩排等工作,每天在學校連軸轉。
家人們心疼林觀蘭,曾勸說她離開特校,但林觀蘭卻非常堅定:“我記得第一天去工作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教師是一個良心活,既然來了就要把它做好。學生們都很善良,也很純樸,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的簡單純潔,總能讓你在辛苦勞累過后感受到前進的動力。我希望給這些純真孩子以幫助,我愿意在特教路上一直走下去。”
慧思開新途
恒愛如春勤耕耘
作為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林觀蘭的工作瑣碎而繁重。在這個特殊崗位上,林觀蘭深知教育一個特殊兒童要比教育正常兒童多付出百倍的細心、愛心和耐心。多年來,她堅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生活技能訓練,從起床、刷牙到穿衣,從生活習慣到文明禮貌……她都一一對孩子們進行引導,讓孩子們逐漸有了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
然而,面對特校里的孩子,只有熱情和愛心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讀懂孩子。林觀蘭一有時間就找學生談心,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輕輕地撫摸,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使學生肯定自己,充滿自信。學生們在林觀蘭的幫助下,一個個從原來的任性、幼稚的孩子變得聽話、懂事了,林觀蘭也贏得了學生們的熱愛和崇拜。
林觀蘭的一位學生小全對畫畫和手工擁有極大的興趣,林觀蘭便安排他白天上美術、手工課時加強輔導,課后和休息日則另外指導他繪畫和手工,還會抽空帶他看畫展、雕塑展。漸漸地,他創作的繪畫手工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獎勵,畢業后又到佛山學習陶藝,現在已成為佛山市工藝美術大師,還連續代表廣東參加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名列前茅。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林觀蘭從實踐到理論、再到教學實踐,悉心揣摩、探索創新。學校培智部的學生回歸社會難度較大,林觀蘭根據實際情況建議強化家校合力協同教育,指導家長利用節假日在家開展一對一家政、垃圾分類、社區環保等課程教學。經過兩年實踐,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們家務勞動都完成得很好,甚至能邀請同學在家里自助聚餐。
對于特教老師來說,最大的驕傲是可以讓這些孩子能融入社會,正常生活。自2006年學校高中部創立以來,學校就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了師徒結對、校企合作、訂單式服務等多種職業培養模式,學生職業實操和就業渠道在不斷拓寬和完善。啟聰部的職教班學生畢業后可入職工藝雕刻廠、烹飪面點、計算機和后勤服務等崗位;心光部的學生則可以在按摩理療領域大展身手,顧客好評如潮。2020年,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高中部第一屆學生參加了全國高考統考,有2位學生考取了本科。從特殊教育到普高、乃至大學,特殊教育下孩子們的成長,與特教老師的辛勤付出分不開、離不得。在這位特教人的眼里,學生的成長與自立是最能讓她感到驕傲的事情——“我們特校的老師雖然可能培養不出名校人才,但我們可以用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著自己的小家庭,努力做著一個自強自立的人,是我從教路上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與學校同成長
于無聲處觀蘭開
林觀蘭的熱情不僅傾灑在她日夜牽掛的學生身上以及她執著追求的教育教學上,還傾灑在學校的生存發展上。自2009年開始,林觀蘭兼任學校副校長工作。為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她主動制作宣傳片、印制宣傳畫,通過宣傳,湛江特教逐漸進入廣大市民的視野。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校至今已有34年,從建校開始的幾個老師20多個學生,到現在230多個教師,600多個學生,人變多了,學生也變多了。學校也從初始一棟小樓,擴展到如今占地42畝,功能齊全的校園,從原來只有一個年級,到如今實現了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全覆蓋。
33年來,林觀蘭和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共同成長,見證了湛江特殊教育從無到有,自己也從“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變成了特校的骨干教師,成為粵西地區特教行業的“專家”。33年來,她引領著這些孩子在風雨中茁壯成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無悔、無私的教師精神。“老牛亦解紹光貴,不用揚鞭自奮蹄” ,正如她時常的自我勉勵那樣,比起簇擁而來的鮮花和掌聲,林觀蘭更希望自己能踏踏實實地為大家做一點事,陪伴孩子們成長,靜觀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