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提升】壯大3大戰略性支柱產業:綠色鋼鐵 綠色石化 智能汽車
【前瞻布局】培育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能源 先進裝備制造 海洋生物醫藥 新一代電子信息
【轉型升級】優化4大傳統產業:農海產品加工 智能家電 綠色造紙 羽絨紡織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作為基石,高質量發展就好比空中樓閣。日前,《湛江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湛江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實施。《規劃》緊貼廣東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湛江產業發展的新優勢,更精準地重構了湛江制造業發展藍圖。
未來五年,我市將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的理念,以大項目、大園區、大集群為抓手,構建“3+4+4”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智能汽車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綠色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農海產品加工、智能家電、綠色造紙、羽絨紡織四大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強市建設邁向新臺階,力爭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300億元,制造業占GDP比重提高至30%,讓高質量發展的根基穩如磐石。
湛江市工業園區發展布局圖。 市工信局供圖
產業發展關鍵詞:支柱 新興 傳統
《規劃》明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三個方面。
依托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投資超百億美元的“巨無霸”項目,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產業毫無懸念進入戰略性支柱產業“第一方陣”。到2025年,兩大產業集群預計產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
依托擬規劃建設的廣東湛江臨港大型工業園、智能汽車產業園區,大力培育智能汽車產業,力爭成為第三個躋身“第一方陣”的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引領支撐全市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有寶鋼的優質汽車鋼板,有以巴斯夫為核心的工程塑料、汽車涂料等上游產品,加上湛江的深水良港、與海南相向而行、西部陸海貿易通道等區位優勢,通過下一步精準招商,推動配套零部件產品本地產業化,湛江智能汽車產業園有望培育成新一代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基地。‘十四五’期間預計形成30萬輛整車年產能。”《規劃》起草組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高質量制造業的“潛力板”。依托湛江現有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規劃》將綠色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力爭到2025年,4大產業總產值超過500億元,成為湛江產業發展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綠色能源產業目前已呈現出幾大龍頭。“如能發揮好廉江清潔能源、烏石17-2油田群、大唐烏石天然氣發電、大唐國際雷州電廠等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延伸上下游產業鏈,5年內該產業集群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該名負責人說。
大數據是湛江后發崛起的重要驅動力。《規劃》提出,依托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等園區,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到2025年,力爭培育形成15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10家信息化領域“小巨人”企業,20家本地信息化新型企業。
《規劃》將農海產品加工、家電、造紙、羽絨紡織作為湛江的4大傳統產業,提出實施傳統產業技能改造提升工程。傳統產業“插上”規模化、數字化、綠色化的“翅膀”后,將迎來新一輪的騰飛。預計到2025年,4大產業總產值將以千億元計。
湛江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定位
產業發展補短板:實施六大工程
產業發展藍圖既定,如何落地變成現實?《規劃》明確,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六大工程,促進政策措施、資源要素、工作力量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集聚。
高質量招商引資工程——加大重大項目招引和建設力度,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主動出擊精準招商,創新理念“以商招商”;強化招商引資隊伍建設;加強區域聯動招商工作。
補鏈強鏈工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和質量強市行動;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湛江綜合保稅區建設,推進加入自貿試驗區。
重點企業培育工程——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培育制造業骨干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科技創新工程——加強科技型企業的引進和培育,服務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隊伍,激發企業創新創業動力。
平臺載體提質工程——優化園區布局,提高園區承載能力,推進園區產業提質增效。
體制機制保障工程——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完善重點項目建設落實工作機制,強化要素資源支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對湛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全面體檢后,這六大工程好比六劑對癥藥方,有病治病,缺啥補啥。”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說。
該名負責人表示,目前,湛江重點產業鏈延伸不足,“有龍頭無產業”現象突出。因此,《規劃》提出實施補鏈強鏈工程。做大做強戰略性支柱產業鏈,延伸面向智能汽車、智能家電、海洋工程裝備及船舶修造、先進裝備等中下游鋼鐵產業鏈;大力發展煉油深加工、精細化工等中下游石化產業鏈;重點發展汽車整車制造、生產研發、物流與貿易、零部件生產等全汽車產業鏈。
同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實施靶向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汽車整車、精細化工等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專精尖配套項目落戶,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
再比如,針對園區承載能力不足,《規劃》提出實施平臺載體提質工程。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重點謀劃建設廣東湛江臨港大型工業園,打造綠色鋼鐵等12個“特色產業園”,構建“雙核三帶”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以擬規劃建設的廣東湛江臨港大型工業園(一園兩區),即東海島片區和雷州奮勇片區為雙核心,以主城區為科技源,打造產業支撐核,輻射帶動全市經濟發展;依托奮勇高新區、雷州、徐聞等區域園區載體打造產業拓展帶,擴大發展空間;依托麻章、赤坎、遂溪、廉江等區域園區載體打造產業優化帶,調整產業發展結構;依托霞山、坡頭、吳川等區域園區載體打造產業服務帶,優化發展業態。
湛江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產業發展新理念:工業+ 生態+ 數字+
《規劃》將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的理念貫穿其中,力爭在制造業創造更多“工業+”“生態+”“數字+”,激發創新潛力,推動湛江實現發展能級躍升。
從項目招商到落地,《規劃》堅持“節能優先,因能謀產、量能而行”原則,將能耗雙控貫穿于招商引資全過程和各領域,招商引資向綠色生態轉型,重點引進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低碳新興產業。
在指導打造綠色鋼鐵產業園時,提出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低碳冶煉短流程鋼鐵項目的研究和建設;支持打造全球綠色低碳冶金示范基地,積極探索氫冶金技術,推動湛江鋼鐵綠色高質量發展。
《規劃》還提出,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在鋼鐵、石化、先進裝備等領域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標桿應用示范項目,推動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深度互聯,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上云用云”協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圍繞農海產品加工、家電、羽絨紡織等傳統產業,鼓勵企業從生產線、生產車間等局部智能化改造向整個工廠的智能化改造拓展。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發展之路才是傳統產業的出路。針對農海產品加工產業,《規劃》提出,依托湛江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園,推動傳統農海產品加工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引進和開發農海產品加工智能制造技術和設備,實現從原料粗加工向高端精深加工轉型、從低端加工向現代制造轉變,打造全國一流農海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