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早餐都吃爛鑊炒粉,從小時候吃到現在,至今沒有吃膩的感覺,就是喜歡這個味。”清晨,吳川舊城區新安路一個炒粉檔,市民陳超吃完一碟炒粉,匆匆趕著去上班。
這在吳川城區梅菉的大街小巷,是最常見的一個畫面。
炒粉時柴火要旺,鑊氣要足。
因為有了“爛鑊炒粉”,梅菉,讓人感覺這是一個煙火氣很足的小縣城。這里經常能聞到“爛鑊炒粉”飄出的香氣,吸引市民和游客品嘗。
“它工藝看似簡單,但在同類產品中制作卻屬復雜。”吳川市民俗文化專家、廣東省“年例”項目非遺傳承人凌生說,“爛鑊炒粉”是吳川梅菉的傳統特色小吃,明、清年間已開始制作。制粉必須選用優質的上等白米,浸米時間長短要根據不同季節氣溫而確定,且需用優質水打漿。炊粉的粉漿要薄、爐火要盛,粉絲要均勻切細。炒粉時爐火要旺,“鑊氣”要足。剛出鑊的炒粉鑊氣特濃,油香、蔥香、蒜香撲鼻,頰齒留香,令人食過“翻尋味”。在歷屆的湛江美食節上,“爛鑊炒粉”先后獲得“十大金牌小食”、“最受歡迎風味小吃”等榮譽,還是“吳川十大名片”之一。
從事爛鑊炒粉多年的洪師傅說,爛鑊炒粉之所以享有盛名,自有其道理所在,“炒粉是最關鍵的一環”:先下生油,再下豬油將蒜子爆香,即落粉猛火急炒,繼而下齊醬油、味精、白糖等適量配料拌炒熟透,再慢火烘粉至黃色,最后撒下蔥花或芫荽,即可上碟食用。
洪師傅說,炒粉一定要夠“鑊氣”,色澤一定要靚,炒粉最關鍵是控制火候,火候控制好,炒出的粉一定靚。炒粉的配料一定要齊,有肉的先放配料下去爆,爆香放肉、放粉、放鹽、放豉油,混合炒均勻,兩邊煎金黃,煎到夠鑊氣就要鏟起。
凌生說,吃“爛鑊炒粉”對吳川人來說是一種情懷,這是吳川人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美食,時刻出現在吳川人的生活中,難以割舍。“爛鑊炒粉”還是吳川一張響當當的民間美食名片,希望吳川能加大“爛鑊炒粉”接班人培訓力度,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本土傳統特色美食文化,擦亮吳川特色美食名片,讓每一位來客都能吃上正宗的“爛鑊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