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市八小開展“攜手共建安全校園 齊心共護學生成長”暑假安全教育活動。當天,各主辦單位簽訂了“水上安全知識教育”共建協議,湛江海事局與市八小等8所學校簽訂“海事學校”共建協議。(7月10日《湛江日報》)
湛江學子正陸續迎來暑假,學校及相關單位也想方設法為保障安全快樂假期而努力。假期安全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筆者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和學生們:在盡情享受假期的同時,安全意識不能跟著“放假”。
暑假期間,孩子的監管責任更多地從學校交回給家長。而大部分家長因為忙于工作,不可能時刻監護孩子。因此,對不少學生而言,暑假意味著學校放假、家長上班,是個“放飛自己”的好時機。沒有老師、家長“盯著”,監護就出現了“真空”,假如孩子又存僥幸心理,或貪玩胡鬧,意外就很容易發生。只有把這“監護真空”補上,才有可能從源頭上杜絕意外。有些家長為了彌補“監護真空”,往往會在暑假時將孩子送去培訓班,不僅是送孩子去學技能、長知識,更是為了“有人幫忙看著”。但在廣大農村地區,缺乏送孩子去培訓班的客觀條件,又怎么辦呢?對于那些因各種原因上不了培訓班的孩子,又該怎樣去補上這個“監護空白”呢?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今年暑假北京市基礎教育系統為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由各區教委組織面向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的托管服務。計劃以街道、鄉鎮為單位確定托管服務承辦學校,學生以就近的原則參加托管服務。事實上,早在2015年,北京市總工會就開始探索暑期托管服務,以“職工單位(或街道社區)工會運作、市總工會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的方式運行,為小學一至六年級的職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務。無論是教育系統還是工會系統,其所提供的暑期托管服務都解決了家長的實際問題。這種公共托管服務不僅可以避免孩子發生溺水、觸電等安全問題,而且不組織學科培訓和集體授課,也避免孩子流入校外培訓的“第三學期”,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北京教育系統與工會系統的做法,都很值得借鑒和推廣。
在暑期托管服務到來之前,家長們還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特別是對于孩子們三五成群去游泳、郊游、打卡網紅點等活動,千萬不要麻痹大意存僥幸心理。只有安全意識不“放假”,才能避免一時疏忽成為一生遺憾。有關各方也應重視起來、行動起來,為孩子們的假期安全多做些實事、好事,比如巡查一些過去曾發生過意外或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的警示標牌和安全設施是否完好,水庫、道路、公共場所等是否存在危及孩子安全的隱患。街道和社區盡管沒有提供托管服務,但也應盡力提供場所,引導志愿者參與進來,讓無人看管、無處可去的孩子們有個學習、活動的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