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廉江市吉水鎮一家電器企業參觀看到,電飯鍋裝配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們嫻熟地用螺絲固定電飯鍋底盤線路。無論是車間內,還是倉庫里,每個點的管理員都早早“上崗”,督促工人在裝配的過程中嚴格執行每道工序,企業內一切井然有序……這一切,得益于企業負責人李玉華科學的現代化管理。
李玉華(中)與管理人員探討產品質量。
吃苦歷練
體會創業打拼不易
李玉華是一位“80后”女企業家,開朗、大方,做事干脆利落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
她的父輩做電飯鍋制造,出口為主。2009年走出大學“象牙塔”的李玉華起初選擇留在廣州“打拼”,想創一番事業。但賺錢的艱辛超出李玉華的想象:底薪500元,沒有績效就沒有提成,上班遲到還扣工資。為了領到“全勤”,每天早上五點李玉華就起床趕班車。忙碌緊張的工作節奏里,午餐只能吃盒飯。
“有時打開盒飯的時候,眼淚就不自覺往外流了。”說起獨自在外打拼的經歷,李玉華感慨那是珍貴的人生歷練,使她在接班前從另一個角度為自己的“回歸”預熱。
李玉華的朋友告訴她,有一年春節前看到李父獨自在銀行辦理業務,為了排隊,午飯都來不及吃。聽到這件事的李玉華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毅然選擇了回家幫忙。由于她大學專修會計和審計專業,李玉華在父親創辦的電器公司當起了財務,協助父親管理公司。
嚴抓管理
產品質量穩步上升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如何讓家族基業“永葆青春”,接過“帥印”后的李玉華面臨著如何實現和管理層以及企業骨干的磨合,快速實現互信等問題。每次和父親談心的時候,李玉華都得到很大的鼓勵和鞭策,父親的經驗也給了她很多的啟發。
2018年,在坡頭區經營品牌電器公司的恩人在采購工作方面遇到困難,請李玉華去她公司負責采購工作。“白天去她公司上班,晚上回到廉江忙自己工廠的事情。”李玉華說,在大企業的歷練讓自己收獲頗豐,懂得企業如何在市場的大浪中更好地生存。
兩年后,自己家族創辦的兩家電器企業的產量同時出現下滑,李玉華決定全身心回歸,尋找下滑的原因,探索解決的方法措施。看到了管理層管理不力,工作紀律松弛懈怠,工人目無規章制度,李玉華決定進行內部整頓,嚴格來料檢驗、采購,抓細抓實考勤制度,企業管理逐步秩序井然,員工按時上班,再沒有出現遲到早退的現象。
“從質量中抓管理,每件成品都按樣板的質量制造,從采購、品檢、出貨等每個環節都要落實責任人。”李玉華非常注重產品質量,從采購到生產、從生產到銷售、從計劃到執行,她都關注細節,悉心管理,在廉江電器制造業領域精耕細作。
逐漸成熟
撐起家族產業大旗
在管理理念上,李玉華和父親有不少差異,時常會產生分歧和摩擦。在公司內部歷練的那些年,李玉華一點也不輕松,工作多得要不分晝夜地干。
“回來之前和爸爸約定好一周至少讓我休假一天,但是后來感覺完全被‘騙’了。”李玉華笑著說,回家工作的前兩年,父親沒有給自己支付一分錢工資,直到2013年,在她的要求下父親才支付了工資。“當時領了第一筆工資4000元后,我請了所有朋友去大吃一頓。”爽朗的笑聲透露出李玉華豪爽的性格。
天有不測風云。2016年,李玉華58歲的母親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急需手術。李玉華多方聯系朋友專家,為母親找到省內最好的醫院和主刀醫生,甚至連術后恢復期的租房也一手操辦了。李玉華坦言,母親的手術其實很冒險,那段時間自己承受了很多壓力,也成長很多。慶幸的是手術很順利。從那以后,父親花更多心思去陪伴母親,李玉華自然而然地撐起家族產業大旗。
熱心公益
立志做慈善企業家
因為植入了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企業的規范化管理運作讓李玉華電器企業生產的電飯鍋發熱盤和發熱管出口量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增長”。
2020年,該電器年產量突破600萬件,銷售收入逾2000萬元,成為廉江規上企業。“疫情為人們的生活生產按下了‘暫停鍵’,但對我們公司來講是‘換檔鍵’。”有人評價,李玉華是“創二代”而非“富二代”,她在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產品拓展等方面的探索和突圍,給廉江家電制造業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是廉江市女企業家,李玉華還是羅州街道基層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每次開展公益活動,只要有時間,她都會熱心參與。在李玉華看來,參與公益、奉獻社會是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企業義無反顧的擔當。“我立志做一名有社會責任心的慈善企業家。”李玉華堅定而從容地說。作為一位名副其實的“創二代”和新生代青年女企業家,李玉華一直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努力開創屬于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