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采訪團乘坐游船游覽湛江“一灣兩岸”美景。 記者 李忠 攝
5月13日,“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主題采訪活動繼續在湛江開展,采訪團乘船出海暢游湛江美麗港灣,走進國聯水產探尋湛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密碼“,領略湛江這座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獨特魅力。
港灣攬勝暢游“一灣兩岸”
一灣春水綠如藍,正值東風好揚帆。
當天一早,采訪團登上“紅嘴鷗”游船,乘船出海。藍天白云,碧海揚帆,波濤拍岸,采訪團在船上憑欄臨風,盡情欣賞湛江“一灣兩岸“的美妙海景,好不愜意。
隨著游船行進,采訪團看到開闊海面上海鳥翱翔、湛江港碼頭吊車林立、漁船繁忙出入航道。遠近聞名的十里軍港,氣勢如虹的海灣大橋,再眺望美麗的特呈島和南三島,換個視角從海上遠眺昨日身處其中的鋼鐵石化新城,氣勢磅礴……
美景當前,他們紛紛拿出相機、手機拍個不停,同時架起了直播設備,將眼前的美麗風景錄制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湛江之美。
“我是第一次來到湛江,湛江比我想象的還要美,湛江‘一灣兩岸’的城市格局是非常獨特的,風景美不勝收,湛江的海鮮聞名全國,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美譽讓我一直對湛江美食心生向往。此次采訪行程比較匆忙,以后有時間還想和家人朋友們過來旅游,更加深入地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品嘗地道海鮮美食。此次采訪回去后將會好好宣傳湛江,以我們的視角讓更多人看到湛江的獨特美景和發展前景。”廣東臺觸電新聞記者方艾純在現場直播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攝像記者蔣櫟表示,湛江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有大港口,海陸空交通便利,市容市貌整潔優美。自己晚上忙里偷閑出來逛逛,發現老街舊巷保留得很好很完整,很有地方特色。湛江在旅游資源方面很有優勢,希望能夠將旅游做大做強。
“湛江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景觀的打造,都讓人眼前一亮,湛江的經濟發展比較迅猛,在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容提質方面有非常大的變化。希望湛江能夠堅守綠色發展,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好好保護這里的碧海藍天。在采訪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朋友圈和朋友們說,咱們粵西還是有很多的寶藏城市、寶藏景區,湛江很美,可以多些過來旅游。”南方都市報記者陳養凱笑著說。
探尋湛江藍色海洋經濟發展“密碼”
“紅嘴鷗“游船一路前行,來到了南三島與東海島的出??冢瑖摰摹昂Q竽翀觥薄獓撃先钏W箱養殖基地就在這里。只見湛藍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個個黃色或紅色的巨型環形圈,宛如彩色“甜甜圈”,環形圈下面就是基地的深水網箱。
采訪團到達時,工作人員正在投喂石斑魚,當一鏟一鏟的魚飼料落入水中,網箱中一尾尾石斑魚爭先躍起搶食。采訪團紛紛舉起“長槍短炮”記錄下這一歡快的時刻。
國聯水產公司李國通副總裁介紹說,這個500畝的“海洋牧場”,是國聯水產集團第一期深水網箱養殖項目,目前有150口網箱,主要養殖紅魚、龍躉、海鱺魚、三刀魚、石斑魚等魚類,年產各種魚類約6000噸。
隨后,采訪團來到位于南三島的國聯對蝦養殖基地。該基地是目前國內外首例“封閉式、高密度、分段式”養殖模式的大生產型工廠化養殖基地,是水生物養殖從散養模式走向工業化養殖的典型代表,是農業產業現代化、集約化發展的典范。
站在樓頂俯瞰,占地1000畝的基地寬敞有序,布局科學。國聯水產董事、集團執行副總裁吳麗青告訴記者,該基地于2016-2018年進行對蝦工廠化養殖模式第一、第二階段養殖模式改造,并逐漸實現病原可控及養殖穩定。目前擬擴展到1800畝,進入第三階段養殖模式建設。建成后年養殖對蝦可達11000噸到15000噸。
在該基地的封閉養殖車間,工作人員端出了一大盆剛剛打撈上來的還活蹦亂跳的活蝦。國聯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郭立一邊展示一邊介紹說,基地建設有嚴格的生物安保系統、水質自動調控系統、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并建立了大數據平臺,逐步積累養殖數據、水質變化數據和系統運行數據,最終達到整個養殖體系的標準化,從而實現水生物養殖全程自動化和智能化。
當聽聞高標準的養殖程序培育出了高品質的可以生吃的對蝦時,采訪團成員紛紛贊嘆,并現場品嘗起來。“蝦真的很新鮮,非常鮮甜,也不腥,肉質很好,出乎我的意料?!?南方都市報記者尹佳林現場直播起了吃蝦感受。他表示,自己是北方人,此次還是第一次來湛江,之前就多次聽同事介紹過湛江的美食,這次跟著采訪團一起來采訪,就切身感受到湛江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美食真的很好吃,這個海濱城市的建設發展非常漂亮非常好,自己計劃以后再來湛江“打卡”旅游。
國聯還在現場準備了以蝦為食材制作的精致美食供采訪團品嘗。舌尖上的美味,讓大家切身體會到湛江作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魅力。
廣州廣播電視臺記者馬俊健表示,湛江是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濱海城市,空氣好,水產品非常豐富。如今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開通后,進一步減少了運輸成本,輻射到了更多城市,進一步推動了湛江的經濟發展,相信未來交通更加便利后,湛江的水產品將更好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