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間地頭,陳成文(右)與村民交流,了解農作物種植情況。 記者 李忠 攝
2017年9月,憑著一份黨員的初心,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國土執法組副組長陳成文毫不猶豫接受組織安排,擔任順德樂從鎮駐雷州扶貧工作組副組長,常年扎根雷州。4年多來,他主動融入當地扶貧一線,結合當地實際,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眾“造血”脫貧致富,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黨員干部的忠誠與擔當。
初心如磐“孺子牛”
自2016年5月起,由順德區樂從鎮人民政府牽頭,會同8個區屬協作單位對口幫扶雷州市北和鎮和烏石鎮共9個省定貧困村。2017年9月,樂從鎮駐雷州扶貧工作組人員調整,陳成文接過“接力棒”,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去。
陳成文自小在雷州農村長大,對農村環境比較熟悉,重回這片故土,看著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里一直在想:能為貧困戶帶來什么?村民能接受嗎?開展工作會順利嗎?
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陳成文深知扶貧任務的艱巨性。他認為,扶貧工作要干出成效,就要真正通過踩田坎、走實地,才能察實情、扶真貧。雖然在工作組工作,但他經常奔忙在貧困戶家中,把每個鄉村當作自己的家,把每個貧困戶當作自己的家人,用心用情、無微不至。在群眾眼中,他就像“孺子牛”。
陳成文對于雷州這片紅土地上的貧窮感同身受。在指導各村開展扶貧項目時,他的聚焦點是民之所需、民之所求。走馬上人之初,他提出為貧困戶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項目,希望用100元人來保障一年的人身安全。
2018年,北和鎮新家村一貧困戶發生突發意外,陳成文立即聯系保險公司和指導駐村工作隊開展理賠手續,幫助貧困戶獲得10萬元賠償金。鹽庭村一貧困戶一家四口發生交通事故受重傷,獲悉情況后,他立即指導駐村工作隊在獲取保險賠償的同時,還利用扶貧資金開展臨時救助,為他們補助1萬元,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正是依靠這種“踩田坎、走實地、察實情、扶真貧”的工作態度,陳成文及時掌握了當地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積極幫扶,獲得群眾的大力支持,為接下來扶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勇于探路“拓荒牛”
經過前期細致的摸底調查,陳成文找到了制約當地脫貧的三大瓶頸:基礎設施薄弱、扶貧產業缺乏、農產品滯銷。面對這些“窘境”,陳成文跟工作組成員一道,一步一個腳印探索精準扶貧的模式和方法。
“一個貧困村,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那么我們的脫貧成效將難以鞏固,我們的村民也難以致富奔小康。”在陳成文看來,發展什么產業,怎樣發展產業?這是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是具體落實運作中困難較大的問題。
在駐村工作隊長、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陳成文堅定了打造特色項目之路,協調引進當地龍頭企業,建設1200畝北和鎮新家種植產業基地。特別是在他們的努力下,爭取到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僅用3個月時間就通水通電。此外,工作組還建立新家村海蝦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南邊黃村青棗種植及棗地雞養殖示范基地、烏石鎮芒果及榴蓮菠蘿蜜種植產業基地等,推動種植和養殖產業綜合發展,同時帶動貧困戶務工就業,提高他們收入。
針對當地中老、婦女人群不愿離鄉就業的習慣,陳成文協助工作組專門設定工種就業扶貧方案:一是種植產業基地合同條款指定提供崗位,就業人數達到500人次(包括散工)。二是財政、集體資金聘請人員指定貧困勞動力崗位,比如保潔員、治安員,只有貧困戶條件適合的一定聘請貧困人員就業,就業人數達40人。三是轉移性就業,利用珠三角企業發展優勢發動貧困戶轉移性就業,就業人數達100多人。
“提高貧困戶技能素質,為他們就業創業搭建平臺,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內容。”陳成文說,工作組加強培訓,并主動與企業對接,收集企業用工需求,積極推薦學員就業,鼓勵學員創業,讓“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就業幫扶模式在雷州開花結果。
勤勤懇懇“老黃牛”
陳成文明白農民子弟唯有讀書才有更好的出路,也明白村民唯有改變思想方能有更好的發展。扶貧先扶智,這是推動教育扶貧總導向,也是他努力的一個方向。
為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陳成文協助扶貧工作組在樂從開展了3場專題幫扶項目宣講會,吸引115家愛心企業和團體參與捐款,自籌資金額位居順德駐雷州7個扶貧工作組的首位,惠及9條幫扶村30000多名群眾。
2018年,在陳成文等人的協調下,廣東羅浮宮國際家具博覽中心有限公司捐資105萬元建設新家幼兒園;2017年和2018年,樂從鋼鐵世界有限公司相繼捐資約42.5萬元,扶持北和鎮博江小學及南邊黃小學建設閱覽室、課室翻新、教學樓改造及學校圍墻升級等項目,2019年至2020年,該公司連續兩年籌劃“雷州公益慈善行”活動,組織園區愛心商家到貧困村開展物資捐贈、捐資助學、探訪貧困學子等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動,捐贈物資共約31萬元;此外,樂從家具協會黨支部、樂從食品協會分別為烏石鎮塘東小學、烏石第三小學捐贈一批師生課桌椅,總價值約4.1萬元。
目前,工作組幫扶的9所小學的門窗桌椅煥然一新,足球場、籃球場、活動場、圖書室一應俱全。特別是已建成“知行社”和“幸福廚房”的泗寮小學,學生中午不用來回奔波,飲食安全午休充足,家長既放心又舒心。因此,該校學生人數從過去的90多人增至現在的129人,教育質量顯著提升。
自派駐雷州以來,樂從鎮扶貧工作組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就業幫扶、產業幫扶、“三保障”政策及“結對幫扶”活動等系列工作,通過一批民生及產業項目的建設,提升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截至2020年年底,樂從鎮對口幫扶貧困戶596戶2676人已全部脫貧,對口幫扶的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特別是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5000元增長到15000多元,增長超10000元。
“盡心盡力助脫貧,任勞任怨老黃牛。”返鄉扶貧4年多,陳成文堅持“踩田坎、走實地,察實情、扶真貧”,詮釋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忠誠與擔當,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認可和高度贊揚。2019年,陳成文獲評順德區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個人”;2020年,獲評湛江市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優秀個人”,2021年,獲評廣東省2019-2020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