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網劇《隱秘的角落》帶火了美美的大湛江,也讓拍攝取景地之一的赤坎老街迅速竄紅。該劇已播出大半年,劇中水井油條、朱朝陽家附近的本利士多店、新輝賓館等拍攝取景點仍持續升溫,春節假期又火了一把。
????日前,記者走進赤坎老街所在的三民片區,充滿年味的老街每天迎接成百上千的網友和游客前來游玩、拍照、購物,成為今年春節最火爆打卡點之一。
文創集市入駐赤坎老街。
????老街邂逅小清新“文創” 開啟“文化大觀園”模式
????新春的赤坎老街,枇杷吐綠,騎樓古樸,紅燈籠高高掛。除夕之日,記者行走在赤坎民國風情街,昔日靜謐的老街因一場與眾不同的文創年貨集市熱鬧了起來。
????老街這一頭是鋪滿春聯和年貨的傳統“古玩年貨一條街”,還有琳瑯滿目的古董、舊書、玉器、手串,濃濃的年味讓人目不暇接;那一頭是小清新的本土文創集市,讓人仿佛置身于“文化大觀園”。
????短短幾十米的老街集市,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手繩、珠串、葫蘆、編織物的民俗手作、文玩珠寶,可以品嘗美酒香茶以及湛江特色小吃,可以翻古書、聽古琴、玩舌鼓、看木雕、欣賞手繪明信片,飽覽粵西文化,探尋舊時光里的人文歷史,為過往的市民和游客提供老街新玩法。
????原來,這場文創集市由本土文創愛好者自發興起,老街上的店鋪“時光集物”還免費為文創小攤提供桌椅。年三十至年初五,一連五日開市,文創集市賺足了新春的人氣與鏡頭,也在湛江人的朋友圈刷了個滿屏。
????大年初六,記者再訪老街,偶遇本土畫家陳杰正在畫墻繪——老房子上描上一扇窗,再畫上一只懶洋洋曬太陽的白貓,一大盆向陽生長的鮮花,栩栩如生,引來游客駐足欣賞,久久不舍離去。不遠處,放假的孩童幫著店主媽媽售賣手繪石頭,游客三兩成群結伴同游,探秘小店,拍照打卡。放眼老街,目之所及,景致靜謐,閑庭信步之意彌漫,讓人沉浸其中。
????豐富多彩的文創活動讓到場的市民和游客過足了民俗文化癮。當老街文化融入年輕人喜愛的“文創”元素后,老街在這個春節愈發活力四射。曾經門庭冷落的市井老街如今不再“隱秘”,真正走進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心中。
????擦亮老街文化符號匠心守護老街記憶
????走近“文創”攤位,記者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本土90后插畫家李超亮正在為游客手繪老街風光明信片。在他的筆下,無論古老的建筑,還是狹窄悠長的小巷,每一間閣樓、每一道門、每一塊牌匾都在訴說著歷史。
????翻開他的明信片可以瞥見,南華大酒店曾經的熱鬧盛況和熟悉的早茶味道,食客們迫不及待嘗鮮水井頭油條……從事藝術設計的他通過速寫、素描、插畫的形式在小小的明信片上還原赤坎老城風貌,體現濃濃家鄉味。一名游客駐足,翻看了幾眼就歡喜地買下一套當手信。
????李超亮笑著說,參與活動的初衷,是想讓外地游客來老街,不僅能欣賞美景,也能帶走一些有意義的東西,真正讓老街文化融入、回歸到游客的生活中,這才是最好的發揚和傳承,同時希望自己的匠心可以守護老街記憶。
????“時光集物”負責人是此次文創集市的發起人之一,在她看來,擁有老街文化是湛江人的榮幸和自信,塑造老街文化是全體市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希望以舉辦民俗活動為契機,將老街打造成展現湛江味道、地方特色的主陣地。”
原創的湛江民俗主題利是封。
????央視力推赤坎老街旅游點燃老街主題創業熱潮
????去年國慶節期間,白巖松在央視《新聞周刊》欄目中極力推介:“《隱秘的角落》走紅后,被搬上熒幕的赤坎老街和店鋪,成為了游客出行的新選擇。”
????隨著到訪湛江的游客量明顯提升,赤坎老街這張“網紅名片”呈現新發展生機,讓小眾目的地旅游成為一種新潮流。拍攝取景點每天游人如織,網絡主播也親身到訪開直播,使得老街附近的咖啡店、餐館、酒店、旅舍為代表的從業者成為了最直接的受益方。老街所在的三民路片區傳統古玩文化行業的低迷業態,被撲面而來的文旅產業經濟帶來了生機,這一商機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到老街創業。90后湛江仔李觀富就是其中一個。
????李觀富酷愛老街文化,曾留學俄羅斯。疫情發生后,他毅然選擇返鄉創業,選址老街2號碼頭,與志同道合的年輕搭檔合伙創建老街角落文化公司,開設了老街情懷的青年旅舍、廣州灣閱讀公社以及主題咖啡館。短短幾個月,小店吸引眾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在網絡上也打出了一片小名氣,經濟效益日漸見好。
????老街新春展出新姿態催生文旅融合新綠芽
????順著老街的延伸,記者隨心行走,來到位于網劇拍攝點本利士多店的永寧路。這一帶已納入改造工程,施工設施已搭建。如何深入打造民國風情主題街區?如何配套老街文化旅游設施?怎樣把瞬時的資源轉化為長久的城市名片?……據悉,當前有關部門已將相關問題納入規劃議程。
????2020年12月27日,由市文明辦指導,赤坎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主辦的第九屆赤坎區鄰居節暨生活藝術節,借著網劇《隱秘的角落》走紅的契機,將鄰居節主會場定在了赤坎老街,設置定向挑戰賽的新潮玩法。此外,還有“銀發族”融入數字社會公益項目、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等文旅融合的新思路,為新時代老街文化的出路指明了方向。
????80后李玉茹出生在老街、生活在老街,現在是民主街道辦的社區工作人員。每日行走在斑駁的老街間,她見證著老街的一磚一瓦、一樹一木和人情故事的變遷,參與了鄰里節、生活藝術節、文創集市……她帶著記者走到民主路65號閑置的騎樓別墅前,停下了腳步。
????“新時代、新形勢下,老街文化走出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呈現給市民的是逐漸容光煥發的老街,她活出了新風韻、新姿態。老街還隱藏著很多古建筑,等待著我們保護和傳承;老街還有很多隱秘的角落,等著我們再開發利用;老街墻上留有很多記憶,等待著我們將它們喚醒。”李玉茹深情凝望著騎樓別墅,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