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花。
賀年禮就是要有文化味!記者留意到,隨著春節臨近,市民對賀年禮品的要求不只是注重實用性,還注重文化韻味。多種文化味濃、藝術性高、實用性強的“文化年禮”C位出道,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非遺特色紅包。
民俗利是封:打出“鄉情牌”
正當許多人在網上搶購“故宮日歷”時,一套以湛江民俗非遺元素設計的紅包橫空出世,驚艷眾人。
“湛江非遺”紅包一套有6款,選用250克特種紙張,以湛江非遺項目高樁醒獅、吳川飄色、人龍舞、舞鷹雄、游魚和雷歌雷劇為創意元素設計。大紅的利是封,襯以金色鎦金字體,顯得時尚大氣。
“這6個非遺項目都含吉祥、喜慶的寓意,每年的年例或重大節日才展示,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豐收的美好愿望,富有湛江傳統特色。”設計者洗漢文表示,設計湛江非遺紅包是要找回記憶中有溫度的“年味”,重建過年的儀式感。
無獨有偶,廣東南粵銀行送給客戶的賀年禮,是一套以湛江民俗“醒獅”為主要設計元素的“牛氣沖天禮盒套裝”:一個富有設計感的立體禮盒內,有掛歷1份、可變形的紙雕造型利是封6個、萬事勝意款利是封6個、福星高照款利是封 12個、福字 1幅、小春聯 4條、窗花 4幅。拉開紅繩,開啟禮盒,外盒變立體紙雕,可變掛歷,滿滿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文化年禮的“核”,寄寓著美好的祝福和期待。設計者表示:“好不容易走過2020的我們,真的太需要一個牛氣沖天的開始。于是我們設計了醒目的吉祥形象——萌態可掬的醒獅和霸氣的福牛,分別代表了‘勝’和‘穩’,寓意著‘勝券在握’和‘穩如泰山’,醒獅和福牛相對站立并對視,像一對門神守護著大家的安寧。”
文化是根。從本土文化中提取元素融入設計作為賀年禮,可以獲得本土人士的認同感,對于走出去的湛江人也有召喚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將本土元素融入設計,打“鄉情牌”,這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小版畫賀年禮。
藝術插花:幸福像花兒一樣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花市取消,但是過年怎么能少了年花呢?越來越多的市民愛上了插花藝術。近期,許多市民自發組織插花活動,用雙手插出一盆充滿藝術氣息的鮮花,裝點美好幸福的生活。
上周末,向上書友會舉辦了一場新年主題插花活動,請來花藝師現場示范如何用銀柳和彩紙搭配,制作一盆喜慶的“年花”。幾十名書友興致勃勃地觀摩、學習、并自己動手DIY年花,不亦樂乎。
插花是一種優雅的藝術行為,只要有一顆愛美的心,一花、一枝、一瓶也能營造出心中的自然之美。當插花這種傳統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親手插一籃花送給親友,或點綴家居營造新年喜慶,也是滿滿的儀式感。

醒獅特色利是封。
版畫手信:可以收藏的“復制品”
湛江是“版畫之鄉”,在我國新興的版畫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現在,湛江版畫一直以強烈的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特色受到國內外的關注和好評。如果把版畫制作成文創品,是否可以成為“湛江手信”?前不久,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海藝臏萌生了這個想法并實踐。
他用木刻版和手繪結合的方式,制作了一幅“丑牛丑年”的版畫,限量印制100份。雖然是一幅小版畫,但制作過程并不簡單,一幅版畫制作下來,經過設計畫稿、刻版、修改、上色、染色、拓印等多個過程,做下來也得一個星期左右,但是,一旦刻好即可限量印制。因為是手繪上色,每一幅畫的背景都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版畫本身的木刻紋理,加上彩繪的細膩,碰撞出新穎的審美感覺。小版畫經過裝裱,顯得精致起來,有較強的裝飾感。
小版畫引起關注,幾天內賣了幾十幅,海藝臏看到了小版畫走市場的可能性,“這種版畫攜帶方便,是值得收藏的手信。”
自制口罩:實用好看與眾不同
張女士是一位藝術老師。富有創意的她實在不能忍受天天戴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口罩。
早在春運前,她不僅為自己也為親友網購各種口罩。她選擇的口罩,可不僅是為了防護的功能,還要求美觀時尚:有的以個性印花圖案色彩取勝;有的功能取勝如有效防曬、修臉瘦臉、可水洗等;有的以設計取勝,如護眼角防紫外線、立體設計、寬耳帶不勒耳、3D立體等。
為了彰顯個性和追求舒適,她甚至自己做口罩,用香云紗的料子做寬邊不勒耳的,平時人少的地方用;或者把白布做成口罩,在上面手繪一朵花、一尾魚、一個太陽……“口罩成了生活必備,為何不讓它更美觀、更個性化一點?畢竟它戴在臉上,遮住了大半張臉啊。”
她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時尚口罩,留給自己和家人使用,同時也當作“年禮”送給親朋友好友。試想,當你收到可愛的口罩,好看又實用,是不是也會覺得這份年禮很貼心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