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趣班在寒假受家長歡迎。記者張鋒鋒 攝
元旦剛過沒兩天,袁女士就為兩個孩子選擇好了寒假興趣班。“如果是非寒假暑假的興趣班,我可能先考慮的是興趣班的老師資質、是不是真的能夠挖掘孩子在某方面的潛力這些內容。但是現在,我第一個問的問題是‘接送時間’。”袁女士選擇了一家以“智能機器人”為教學主要內容的寒假班。“差不多十天時間,兩個孩子的繳費共計2000元。”可是這并沒有解決她的問題。“這只是上午的安排,我可能還要給他們在下午安排一些課程。”
和袁女士有著相似需求的家長,都把大把錢投入到“寒假經濟”中。由于寒假時間比暑假要短,所以一般的寒假班都是兩周左右。即便是兩周時間,很多興趣培養機構都想盡辦法將“寒假經濟”的能量發揮到最大。記者了解到,一些鋼琴、古箏、架子鼓、小提琴等音樂類培訓機構推出了與日常教學不同的“寒假課程”,以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融入聲樂表演、識譜等內容,也讓家長們欲罷不能。
寒假班成“興趣托管”,解決家長燃眉之急
假期是孩子們期盼的自由時間,但是也為“上班族”家長帶來一個頭疼問題:孩子誰看?樂樂媽就是其中之一。她和丈夫都在赤坎區的事業單位上班,有固定并嚴格的上下班制度。五歲的兒子正在讀幼兒園中班,平時由爸爸媽媽輪流接送,寒暑假就被送到湖南的姥姥家去呆一段時間。
“今年,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我們就不出行了。但是這也導致我們缺少了帶娃的人力幫忙。”樂樂媽說,她和老公商量后,決定給孩子報一個寒假班。“內容讓孩子自己選擇,比如樂高或者英語都可以。”她本來以為孩子會強烈反對,沒想到孩子聽說有樂高玩,就欣然同意了。“我也算是被動為‘寒假經濟’助力了吧。”
記者了解到,為了迎合家長接送的需要,有的興趣班改變了接送時間。以金沙灣某機器人編程為教學主題的寒假班為例,上課時間分為三個:上午9點半至12點半,下午2點半至5點半,晚上6點半至9點半。一位家長認為,這個時間相比平時90分鐘一節課的學習時間來說,明顯延長了。“一方面,這種以動手為主的寒假班容易讓孩子越玩越有趣,時間長一點也不會影響學習情緒。另一方面,這個時間迎合了‘上班族’的接送需求。也算是一種托管了。”
“放養”還是“圈養”?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論
“寒假經濟”是不是一種純粹的商業現象?能否讓家長孩子和機構都達到共贏呢?凡事無絕對。有人曾經將“寒假經濟”與“填鴨式教育”劃了等號,這是不合理的。盡管有很多人認為“寒假經濟”就是一些機構為了賺錢給孩子“增加的負擔”,認為要給孩子減負就要放棄“寒假班”的選擇,讓孩子歸于田園,歸于自然,歸于天性的釋放。但是,這里所說的“寒假經濟”不是學科輔導班的代名詞,包括了興趣班等多方面。
“‘放養’、‘圈養’是兩種教育的理念,而不是具體的行為。比如有的家長雖把孩子交給老人去看管,看上去很是灑脫很‘放養’,但是用很多條條框框去約束,忽略了和孩子的溝通,甚至剝奪了孩子發表自己看法、適當做出選擇的機會,我認為這也不是‘放養’。”一位有著11年小學班主任帶班經驗的胡老師認為,有的家長雖然給孩子選擇了興趣班,但是能夠遵從孩子的意愿,結合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有勞逸結合的搭配。“看上去,孩子一直周轉在舞蹈、繪畫等寒假班里,但是孩子有自主學習的欲望,能夠樂在其中,能夠吸收這些養分,我覺得這種‘寒假經濟’是有益處的。”胡老師強調,家長不能用一葉障目的角度來評判“寒假經濟”,而要結合自身(自己孩子)的需求,量力而行,選擇最合適的學科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