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也是今年湛江市兩會中不少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關心的問題。而農村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業務水平相對較低,普遍存在工資待遇差、保障水平低、工作環境艱苦等情況,造成鎮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據1月31日《湛江日報》)
好醫生,群眾盼。人們常用仁心仁術來形容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在醫療資源還相對缺乏的基層特別是鄉村,群眾渴望就是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基層群眾是樸實的,他們講究實惠,患病時尤其經不起折騰。不折騰患者、體貼患者的好醫生自然受基層群眾愛戴。在基層醫療機構,村醫是最基層的醫務工作者。與大醫院的醫生比起來雖說不起眼,卻為村民就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他們曾經爬山越嶺,走村過巷,送醫送藥上門,村民的大病小病他們都得管。他們的業務水平相對較低,卻是村民的健康“守護人”。他們,普遍陷入工資待遇差、保障水平低、工作環境艱苦等等困境,令一些村醫辭去工作,另謀出路……如今基層仁心仁術的好醫生,成了稀缺資源。
好醫生,要厚愛。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發聲,回應了基層群眾的關切,引發了公眾對我市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關注。筆者以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關鍵還是人才隊伍建設,造就更多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因此,除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提高基層醫生待遇外,我們還可以做更多。例如,提供更多免費的業務培訓,提升基層醫生的醫療技能,有效改善農村醫療水平;提供更多的免費法律教育培訓,提高基層醫生應對醫患糾紛的能力;加大對“最美村醫”等基層好醫生的宣傳力度,傳遞正能量,讓基層醫生的“好聲音”傳得更遠……如此,從多個層面關心基層醫生的工作、生活和成長,讓他們得到厚愛,能讓基層群眾享受到便捷、價廉、安全的基本醫療服務,從而為促進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公平,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