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作物受凍,遂溪縣楊柑鎮早部署早行動,廣大干部送技術下鄉,深入田間地頭發動和指導廣大農民群眾開展防寒抗凍保收成行動,園地“點燈”,作物“穿衣”,各類防寒措施“百花齊放”,大家齊心協力,全面投入抵御寒潮行動,全力保障“菜籃子”“錢袋子”。
火龍果果園“點燈”防寒。 記者 賴寒霜 攝
為豐收的椒園“穿衣戴帽”
楊柑是遂溪縣的農業大鎮,是北運菜、火龍果、花卉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遍布。面對這次寒潮來襲,廣大農民迅速行動防寒保收。
1月11日,記者冒著呼呼寒風來到楊柑鎮一片椒園,只見種植戶陳華進指揮農民工為可收獲的辣椒搭架覆蓋薄膜,口中念叨著“這兩天蓋好就沒事了”。
近百畝辣椒田大部分已完成了大棚防寒保暖措施,記者進入薄膜大棚內,頓感身子溫暖了許多,大棚內種滿了密密麻麻的麻辣椒,株株青翠挺立,掛滿了綠色的大青椒。陳華進說,大棚內溫度至少比外面高四五度,辣椒不會凍傷了,明天收獲上市,寒冬里保住豐收。
走出大棚外,還有小部分椒地裸露在冷風中,地表上只蓋著一層塑膠。陳華進解釋說,無法全部搭大棚防風保暖,但地表覆蓋塑膠也是為辣椒“穿衣”,再加上抽取地下水噴灑保溫,也基本保住了辣椒正常生長,問題不會太大。
在種植戶鄧偉雄的玉米地里,他正在上風口多處燃燒木頭,濃煙隨著寒風彌漫在玉米地上空,在這寒冬大地上構成了特別的景觀。鄧偉雄笑稱,這是鎮政府指導的熏煙保溫防寒法子,雖然效果比不上薄膜的“穿衣戴帽”,至少凍不死,可大大減少損失。
到田頭來技術指導防寒的楊柑鎮農科站站長方智介紹說,為了做好這次防寒工作,鎮委鎮政府及時通過微信、廣播等向廣大農民發布了防強降溫的技術信息,農民紛紛用上了覆蓋保溫、熏煙防寒、擋風防寒、灌水抗寒、農藥抗凍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搭大棚蓋地膜,或稻草麻袋遮蓋,或堆火熏煙,或抽水噴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最大的努力抗擊寒潮,全力保障草本作物,保住豐收果實。
給寒風下的火龍果“點燈”
火龍果在楊柑鎮種植超萬畝,隨處都有火龍果種植基地,而火龍果對寒流尤為“敏感”。
據報當天氣溫僅五六度,火龍果如何防寒保暖呢?鎮農業辦主任梁九帶領記者直奔布政村的4000畝火龍果種植基地,寒風中,齊刷刷的火龍果顯得萎靡不振,有的農民正搬來秸稈樹葉等,搭建簡易籬笆防風,笑稱是給果園“穿衣”。
在扶貧帶頭人、種植大戶許英的400畝果園里,記者看到,每一行火龍果樹上面,都用電線懸掛著一盞盞銀色的電燈,遠望整個果園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燈海”。許英與工人正在安裝檢查線路,他說,半夜最冷的時候,就開始“點燈”,會形成“萬盞燈火保果園”的壯觀景象。
許英解釋說,果園安裝燈光照明,是利用保光技術種植反季節火龍果,可遇到寒冷天氣,也可開燈發光散熱,化解果枝上的霜凍,有效防止凍傷。目前,果農除了給火龍果建籬笆蓋薄膜,大部分果園都安裝了這種燈泡,萬家果園萬家“點燈”,抵御寒潮,已在當地成為防寒保收成的新模式。
寒風中,為作物“沐浴”,為果樹“點燈”,為椒地“建屋”,是一路所見的農民抗寒妙招,有效地降低了農作物受寒潮的影響,也展現了現代農業的魅力。梁九說,現代農業技術突飛猛進,農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這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抗災害能力,現在很多種植園通電通水,天寒地凍時,可灑水保暖,防寒保收。所以,楊柑萬畝火龍果基本上可度過這次寒潮襲擊,保住果農“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