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豐收,曾馬勝手捧黑美人西瓜笑了。
????曾馬勝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廣州漁業公司辭職回到老家——遂溪縣草潭鎮,承包土地發展農業,幾經失敗仍毫不氣餒,終于走上致富的道路。目前,他承包的土地達3000多畝,是當地最大的專業種植戶之一,帶動了一方農民的農業生產發展和致富。
????西瓜的行情好
????賺得盆滿缽滿
????上月底,記者到遂溪縣草潭鎮采訪當地的農業種植專業戶曾馬勝時,撲了個空。“我在港門鎮這邊摘西瓜呢”根據他發的定位,記者沿著一路的硬底化鄉村公路,輾轉來到了10多公里的港門鎮塘敦村。
????在一望無際的西瓜園,幾十個工人正在園里忙碌著。有的摘西瓜,有的打包裝,有的裝車。記者采訪了一個重要“角色”揀西瓜的師傅老蔡。“這都是不合格的西瓜。”他指了指旁邊一堆他丟出的西瓜告訴記者。他是雷州龍門鎮人,被曾馬勝雇請過來專門給上車的西瓜把關,每天460元。他同時也帶了一批人過來摘西瓜。“今年的西瓜行情好,老板開心,我們干得也很開心。”他笑了起來。
????在旁邊忙著的曾馬勝皮膚黝黑,戴著眼鏡。他笑著說,今年種植了400多畝的黑美人西瓜,目前行情一路看漲,達到2元多一斤,平均畝產四千斤左右,預計一畝就有8000多元收入,400多畝西瓜收入達300萬左右。“這幾天行情好,組織多些工人采摘。西瓜主要是種植時間短,才三四個月就可收成。比起傳統農業的效益提高了很多倍。”歡笑聲拍瓜聲蕩漾在無邊翠綠的西瓜園上。
村民正在分揀黑美人西瓜并打包裝車。
????從大城市回農村當農民
????曾馬勝大專畢業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廣州市一漁業公司當船員。因為要經常遠航,經過慎重考慮后,他提出了辭職。
????1998年,他回到老家遂溪縣草潭鎮后,根據當地土地較多的情況,準備承包土地種植。但遭到家人的反對,“好不容易到大城市工作,怎么又回來農村做農民?”不少村民也譏笑他。最后,家人拗不過他,只好東拼西湊,將家里僅有的2萬元交給他。
????他承包了村里的幾十畝土地,種植西瓜、玉米、辣椒等農作物,開始耕耘自己的農業夢。既當老板又做工人,辛辛苦苦從年頭到年底,眼看就要收獲,連續多天、多年未遇的寒冷天氣將玉米凍死,其它農作物也幾乎全軍覆沒。“那時真是欲哭無淚。”后來,心疼丈夫的老婆向父母借來了幾千元給丈夫買苗。曾馬勝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更是起早摸黑,幾乎撲在農田里,經過努力,每年都有一定收入,逐漸走了了正軌。
????其時,湛江的甘蔗蓬勃發展。當時的建國糖廠出臺優惠待遇:給種蔗專業戶提供土地和蔗苗,到甘蔗收成時再扣還資金。“忙趁東風放紙鳶”,他抓緊時機,使出渾身解數,積極種植甘蔗和果蔗,面積達到了二千畝。“我種甘蔗6年,雖然辛苦,但收入頗豐,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遂溪被稱為全國最甜的縣,我的事業也是從甜蜜開始的。”
????后來,隨著甘蔗政策的調整,甘蔗業開始萎縮,他也只好其它經濟作物,面積并減少到一二百畝,可效益不甚理想。2004年,他在朋友的邀請下,到了東海島承包蝦塘經營蝦苗場。由于沒有經驗,沒有技術,再次血本無歸。他痛定思痛,決心不再好高騖遠,應該深耕最熟悉的種植農業。他又承包了三四百畝土地,開始種植冬瓜、西瓜、蕃薯等。經過穩打穩扎,最后發展到了現在的三千多畝,年產值每年超過2000萬元。
????促南北農作交流
????令更多農民致富
????記者來到茅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曾馬勝指著一幢樓房說,這是火龍果冷庫,投資了100多萬元,屬于政府扶持的“一村一品”項目,已經投入使用,有1000多立方米。旁邊的一個600多平方米的堅固鐵棚,他介紹準備進一套火龍果分揀機。“火龍果是高效農業,但也有一定風險,建起冷庫后,可以做到旱澇保收,將風險減至最低。”
????為了帶動更多農民致富,2014年,曾馬勝開始成立“遂溪縣茅山種植專業合作社”, 該合作社由127戶農民組成,貧困戶占101戶。新生力量的加入,芝麻開花節節高。他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除了保持番薯、西瓜產業,還發展火龍果、火參果等新興產業。并延伸到港門鎮和雷州市客路承包土地種植番薯和香蕉。“這幾年的農產品市場非常好,國內循環消費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益處,比任何時期都要好。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市場對綠色食品需求量大,綠色食品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把準市場的方向和規律,讓多年深耕農業的曾馬勝越來越自信,對農業的未來充滿希望。
????同年,在經常為他拉貨到東北的物流公司的牽線搭橋下,黑龍江省龍薯合作社與曾馬勝展開“北薯南種”合作項目,他是“北薯南種”最早的合作者。“‘北薯南種’讓當地農民了解到規模化、機械化的種植模式以及相應的管理方法,也為當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東北農民的到來,還給村里帶來更多商機,帶動起周邊的超市、農資店、物流等。借助龍薯聯社的渠道優勢,遂溪當地農產品的銷路也有效拓寬了。”
????據了解,這幾年來,僅是勞務用工,曾馬勝每年用工2萬多人次,每年讓農民增收300多萬元。目前,他除了種植西瓜400多畝,還種植番薯2000多畝,火龍果200多畝,香蕉300多畝。在農業的道路上,他越走越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