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不文明行為并不少見。有亂刻亂畫的,有大聲喧嘩的,有加塞插隊的,有違規向動物投食的……不文明行為,固然只是少數,卻大煞風景。令人心塞的不文明現象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事實:這些人還遠遠沒有學會“文明出游”這門必修課。減少不文明旅游行為,歸根到底要靠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每位市民、游客的言談舉止其實也是一道風景。文明出游沒有“局外人”,市民文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城市的面貌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樣,文明水準的高低,決定著休閑旅游的品質,也影響著公共生活的質量。只有每一個市民都爭做文明人,樹立“我是城市文明形象大使”的觀念,對不文明行為抱有恥感,并以此自戒自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才不會遠離,城市文明才能得到提升。
當然,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休閑、旅游場所等公共領域,倘若沒有基本的規矩和秩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最終也無法保障。因此,對待不文明行為,應多管齊下,多種途徑予以糾正。比如,通過告知、規勸、處罰等手段,制止不文明行為。要知道,良好的文明環境不是自發形成的,人們的行為習慣也有一個形成過程。好的習慣,固然要靠教育灌輸,但也要靠嚴格的管理與約束,從嚴治理生活中的各種不文明行為。
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相關部門應當把政策宣傳和法治教育結合起來,把道德教育和禮儀教育結合起來,把有效治理和個人自覺結合起來,從內外兩個方面提升素質,讓崇尚文明成為風氣,讓休閑、出游成為涵養公共文明的重要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