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記者從市政府相關部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對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等價值的歷史建筑的保護管理與活化利用,充分展示歷史建筑風貌,經研究,確定赤坎區大通街68-74號民國商鋪群等80處建(構)筑物為湛江市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筑。
湛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由于地處沿海,中西文化交融,湛江歷史風貌建筑獨特,其中有中華傳統的古民居、美輪美奐的法式洋樓、中西合璧的民國風情酒店、新中國建國初期的仿蘇建筑……這些民居、商鋪、寺廟、宗祠等建筑,各具風格與特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地方特點,生動反映了湛江的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凝結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展現了湛江人民艱苦創業的歷史軌跡。記者看到,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筑共有80處,主要分布在赤坎、霞山、麻章等地。名錄中包含了建筑名稱、建筑年代和建筑地址,其中,赤坎區有60處,霞山區有18處,麻章區有兩處。市民們耳熟能詳的大通街商鋪群、民國“長順隆”百貨店、赤坎霞山工人文化宮、赤坎體育場、延安路新華書店等建筑悉數入選。
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專家王冠賢、魏清泉經過實地考察后,曾指出:湛江歷史建筑具有傳統建筑風格的和諧之美和歐式建筑風格的浪漫之美,這種中西融合的建筑格局、特色是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一個代表,尤其是粵西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典型,但在保護改造以及協調其與城市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已成為當務之急。通知要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各司其職、協同配合,認真做好歷史建筑的規劃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協調發展,建設獨具特色的北部灣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