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家的庭院,又聚集了150多名農村孩子,他們在義教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藝。 通訊員 戴李春 攝
????這是一道延續了26年的愛心風景線:每到寒暑假,雷州市北和鎮吳錦老人家的樹蔭下,大批農村學子都擠來小小畫室,或隨意涂鴉或刻苦學習舞蹈。他們學藝是免費的,授課教師也是一撥又一撥來接力義教,年年愛心循環并延伸……
????愛心匯集和傳承的平臺
????22日,記者看到,吳錦家庭院的“雅粒畫室”里,又聚集了150多名農村孩子,他們在義教老師的指導下,或者手捧紙板揮筆涂就,或者彎腰壓腿勤練舞步。
????150多名孩子均來自農村。他們雖然大都家境貧寒,但因為遇上有博愛胸懷的吳錦老人,人人都可以來此追逐各自的藝術夢想。“我家兩個孩子都酷愛畫畫,家里又沒有錢請得起老師給予輔導,更沒有能力送他們到城里的培訓機構。”一位家長高興地告訴記者,“聽說錦伯家是免費培訓孩子們學藝的,所以我把他們都送來了,希望能幫助孩子們實現學藝夢想。”
????吳錦是一名普通醫生。26年前,他和妻子成功培養了兩名孩子考上了大學后,經不起鄉親們的請求而創辦起一間“雅粒”畫室,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學生。畫室起初還收一點培訓費,后來隨著大學生志愿者等人都陸續回來接力義教,畫室完全演變成免費培訓機構。此外,他還創辦起民族舞蹈班,由其在大城市從事舞蹈培訓工作的媳婦在寒暑假回來,免費培訓一些生活困難難找工作的鄉村女孩學習舞蹈,并推薦她們到珠三角等城市的知名旅游景區從事舞蹈表演工作。
????錦伯創辦的“雅粒”畫室和民族舞蹈班,至目前為止已經有1000多名考上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無疑,其小小畫室及民族舞蹈班早已成了愛心匯集和傳承的平臺。
????愛會無限循環和延伸
????“26年來堅持免費辦學,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采訪時,年逾7旬的吳錦老人告訴記者。在辦學初期,由于只是左鄰右舍的那么幾個孩子,他利用自己的退休金來聘請美術老師,勉強還可以支撐。
????但在后來,前來求學的孩子越來越多,逐漸從幾人增加到10多人甚至100多人,教師也要不斷增多,經濟上才漸感不支。錦伯說,好在后來,兩個兒子在讀大學期間,經常利用寒暑假回來給孩子們上課,解決了師資問題。而后來他們打工了,又利用掙到的錢匯寄一些回家,每年負擔起畫室2萬多元的開支,才緩解了不少壓力。特別是在孩子們有能力辦起公司、又出資將畫室擴建,庭院樹下的愛心辦學“工程”才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從畫室走出的學子們投桃報李、不忘師恩。現在每逢寒暑假,他們都會回到這里,免費為學弟學妹輔導,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甚至連一些從未與畫室結緣的大學生,也因受錦伯的精神感召而來畫室接力義教。
????“今年暑假,已經是我第六次來為孩子們義教了。”當天,就讀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的大三學生陳以冠告訴記者,“早年錦伯免費辦班培養了我們,如今他年事已高,我們也要免費培養學弟學妹們,將錦伯所熱心的這份愛心事業傳承和接力下去。”
????當天,與陳以冠一同為150多名孩子義教的,還有就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麥展茂及即將踏入大學門檻的林文韜等兩人,他們均認為錦伯的大愛精神值得終生學習。
????陳以冠還給記者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以錦伯為榜樣努力進取,在學校表現不錯。去年,他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三好學生”、“全國青少年‘中華情·中國夢’書畫比賽湛江賽區的‘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當年底還被吸收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