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在霞山民享路步行街的“一灣之上——廣州灣歷史圖文展”、廣州灣歷史研究成果展等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西營”手繪地圖 李超亮 作
【現場】《“西營”手繪地圖》首次展出
“這展覽真不錯!”“看了深受教育呀!”“我大年初一自己路過時看到了,大年初三又專門帶孫子過來參觀。”……春節假期,本報記者來到霞山民享路步行街,看到“一灣之上——廣州灣歷史圖文展”、廣州灣歷史研究成果展展覽區內人頭涌涌,前來觀展者絡繹不絕,有的人還掏出手機拍下來發微信朋友圈共享。
“為了全面展示廣州灣歷史,我們精選了逾160幅珍貴圖片,以年代為經,事件為緯排列,并配以解說文字,務求內容豐富又平實,讓普通大眾都能看懂、看深入。”“廣州灣歷史研究資訊”團隊相關負責人、湛江“90后”吳子祺介紹,本次展覽是受廣州灣(霞山)民俗文化節主辦方委托,由該團隊編輯設計的,“‘廣州灣歷史研究資訊’是一個由對當年那段歷史感興趣的‘80后’‘90后’,在2015年12月新組建的公益性的民間青年學術團隊,其已經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經常在上面發布活動召集公告和相關研究成果,向海內外介紹廣州灣歷史。”
本次展覽由景東升、龍鳴、陳靈、胡賢光、王欽峰等專家學者提供資料,分為“法國占領廣州灣”“租借地的早期經營”“廣州灣的新前景與危機”“戰時廣州灣”“永遠紀念人民抗爭”幾大部分,共28幅展板,圖文并茂,引人入勝,通過展覽重溫抵抗外國殖民侵略的歷史,感知仁人志士的奮斗理想,一瞻廣州灣時期民眾生活的浮光掠影,體味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匯。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本地畫家李超亮創作的《“西營”手繪地圖》首次展出,生動重現了昔日白雅特城的風貌,“白雅特城(Fort Bayard)是霞山老城區在廣州灣時期的名稱,民間俗稱‘西營’。該手繪地圖是彩色的,取景自真實的歷史建筑和人物形象。”
【心聲】進行鄉土市情和愛國主義教育
“‘廣州灣歷史研究成果展’選取了24本頗具代表性的廣州灣歷史研究圖書實物作展示,以近年尤其是2011年后新出版的為主。其中,既有研究著作,還有史料整理和匯編,匯集了廣州灣研究的早期精華作品和最新研究成果。”
霞山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陳敬中介紹,早在廣州灣時期,中外即有一些相關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一批高校學者和湛江文史工作者進行了以抗法斗爭為重點的史料搜集和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湛江文教部門和文史工作者為廣州灣歷史研究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不少文章陸續發表。2011年以來,廣州灣歷史研究呈升溫之勢,一批學者扎根湛江辛勤耕耘,同時關于廣州灣歷史研究的機構也相繼成立。此外,近年來一批重要的海外廣州灣研究的著作和論文陸續被翻譯為中文,“湛江對于廣州灣歷史研究的日益重視,中法文史料和著作的陸續出版,使廣州灣歷史全貌日漸清晰地呈現出來。”
現場,還有湛江抗法英雄李鐘玨、吳邦澤的人物塑像和事跡簡介,背景墻上“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詩句發人深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忘記過去即意味著背叛。希望今后更多舉辦類似活動,提醒大家銘記歷史,更好對后人進行鄉土市情和愛國主義教育。”市民陳玉清一邊在觀展留言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一邊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