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舞《龍騰盛世》表演。 記者 殷翊展 攝
2017湛江麻章年例民俗旅游文化節正式啟動
為弘揚中華傳統節日優秀文化,打造麻章民俗年例特色旅游節慶品牌,給廣大市民帶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大餐,進一步提升麻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麻章區舉辦 “2017湛江麻章年例民俗旅游文化節”,活動的主題是“守望民俗,相約麻章”,本月13日,啟動儀式在麻章區體育館舉行。
麻章區年例民俗文化深厚,人文旅游資源豐富,鄉村生態環境優美,主辦方希望通過“2017湛江麻章年例民俗旅游文化節”,把麻章民俗文化和旅游資源整合并推介出去,特別是希望通過舊縣村儺舞、麒麟村爬刀梯、東岸村關公磨刀節等幾個村莊的特色年例專場,展示麻章區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為公眾和業界架起旅游推廣平臺。
在啟動儀式上,藝術家們為現場觀眾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舊縣村儺舞藝術團的民間藝人們表演了儺舞“考兵”,民間藝人們還特地準備了裝有大米、硬幣、糖果的新年紅包,派發給現場觀眾,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豐衣足食、財源廣進、生活甜蜜,這一別出心裁的互動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到高潮。啟動儀式結束后,十位書法藝術家登上舞臺,現場為觀眾們揮毫寫春聯,觀眾們排隊領取春聯,歡歡喜喜將吉祥如意帶回家。
麻章舊縣村儺舞表演穿令箭。
民俗文化“活化石”
湛江“年例”民俗歷史悠久,是雷州半島民間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其壓軸戲是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竭盡所能,以討得新一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麻章區有眾多保留完好的年例民俗,極具地方特色,是珍貴的民俗文化“活化石”。
新年伊始,湛江各地鄉村就忙碌起來,開始接力舉辦年例,舞獅子、穿令箭、滾刺床、爬刀山、過火海、跳儺舞……各種神秘、奇趣的民俗表演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處村莊張燈結彩,輪流接力辦年例,宛如節慶接力賽,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巡游的隊伍彩旗招展、絡繹不絕,觀賞的群眾人山人海、萬人空巷,在外地打拼的游子再也按捺不住思鄉的情緒,就算被千山萬水阻隔也要趕回家鄉。這就是年例的魅力,其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春節,所以在湛江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麻章區毗鄰市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景區眾多,民俗文化異彩紛呈,而年例更是這些奇特鄉土文化的集體體現。
麻章舊縣儺舞表演。
儺舞
舊縣儺舞源于三千年前殷商時期,是民間驅邪逐疫、祈福迎祥的一種面具祭祀儀典,麻章舊縣的儺舞“考兵”,自隋唐開始,歷經千年且興盛,主要表現為康王麾下的車、麥、李、劉、洪五員神將,手執令旗、刀、斧、锏、鏈等兵器,英武威嚴,驅邪祈安,古樸粗獷。儺舞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爬刀梯
麒麟村爬刀梯,是民眾為了弘揚先人為民除暴,敢于“上刀山下火海”無所畏懼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種民俗。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日,村民會在平地上豎起高達18米的對稱木梯,36把鋒利閃亮的鋼刀固定在木梯兩側,謂之為“刀梯”。光腳裸掌的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手抓刀刃,腳踩刀鋒,一步步攀上刀梯頂部,鋼刀鋒利無比,表演者的手腳卻絲毫未損。
過火海
湛江民間祭祀、祈福、驅邪的儀式中,往往要表演一系列的絕技神功,以顯示所向無敵的氣概,東岸村過火海就是其中一種讓人拍手叫絕、驚心動魄的儀式。在東岸村年例當晚,村中長老將柴堆點燃,火苗躥起,沖向云天。期間村里的男丁敲鑼打鼓,扛著彩旗,抬著神轎圍火狂歡。當木料燃盡,留下一地烏黑赤紅火炭時,過火海時辰也到,表演者在火炭上來回小跑,將炭火踢開,踢得火花四濺。儀式結束后,村民一齊涌到火場,鏟回灰燼返家,倒在自家豬圈、后院或塘邊。按民間說法,踩火場的炭灰,可保佑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族富貴添丁。
穿令箭、翻刺床
穿令箭又名銀針穿腮,令箭用金屬特質,有銅、鐵、銀、不銹鋼等不同材質,實心,上粗下細,尾部呈針狀,長短不一。翻刺床也是一種驚心動魄的年例儀式。表演時,村民們把一張用帶刺樹枝扎成的“床”抬到村子廣場的正中央,刺床布滿荊刺,但自稱有“神靈附體”的村民卻不畏懼,他們赤裸著上身,撲到刺床上,來回翻滾。
關公磨刀節
太平鎮東岸村每年在農歷五月十三日這天,為紀念關公忠義英勇、祈求國泰民安,會舉行極具特色的關公磨刀民俗活動,這一傳統已有六七百年歷史。活動當天,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青龍偃月刀”,當這把閃耀光芒的“青龍偃月刀”在古裝藝人手上翻飛時,全場一片歡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