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承萬在論壇上發言。 李忠攝
“黃龍搖扶上藍天,青龍呼嘯到人間。東方一絕人龍舞,民間傳承三百年”,一首激蕩著海洋文化磅礴氣勢和湛江濃郁鄉村氣息的《人龍魂》唱出了湛江人的精氣神,唱進了人民大會堂,榮獲“2016年全國村歌大賽十大金曲”。25日,市文化館召集《人龍魂》主創團隊和音樂愛好者召開座談會,共同回顧這個作品創作的過程,分享創作心得。《人龍魂》獲全國“十大金曲獎”
????今年,市文化館選送《人龍魂》參加2016年第八屆全國村歌大賽,387首參賽歌曲只有25首進入總決賽,《人龍魂》是其中之一,一舉捧回“2016全國村歌大賽十大金曲獎”,被主委會推薦參加2017年全國鄉村春節聯歡晚會。其中,周崇練獲“十大金曲作詞金獎”、李健獲“十大金曲作曲金獎”, 王珺、李瑩瑩、陳小鳳、洪濤四人組合表演唱獲中國村歌好聲音金獎,市文化館榮獲最佳組織獎。
????《人龍魂》是一部純粹的由本土作者創作、本土題材、本地優秀演員表演的“湛江作品”,北京一位專家對《人龍魂》給予以下評價:作品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龍舞衍生而成,其旋律大氣、氣勢磅礴,音樂形象與原生態舞蹈形象吻合,音樂極富節奏感,可以說,此作品是詮釋了地方民間舞蹈、進行再創作的經典之作。詞曲創作相得益彰,歌詞簡樸,敘述性強,接地氣;曲子采用地方性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凸顯地方音樂特點。演唱形式采用雷州方言,利于作品傳播,同時也使湛江地方語言得以讓外人認知,具有傳播效應。演唱中,加進男、女聲對白,讓作品更具氣勢,同時也讓聽者對作品表現的內容有更深的了解。凝神聚氣打造“湛江作品”
????湛江人龍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中期,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東海島乃至雷州半島重要的民間風俗和娛樂活動,被譽為“東方一絕”。它的“絕”在于龍頭、龍身、龍尾全由人組成,表演者用自己的身軀演繹龍的精神,契合了中國“龍”的圖騰文化,是“龍”文化的延伸和發展,被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把這樣的非遺項目創作成歌曲搬上舞臺,離不開湛江宣傳文化部門的共同給力,凝聚著主創人員的汗水和心血。市文化館館長陳悅是《人龍魂》的總策劃之一,她說,去年開始,文化館根據市宣傳文化部門的要求,組織本地作者創作本土文化精品。湛江非遺項目多,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弘揚時代精神?她最先想到了“東方一絕”人龍舞,與策劃者黃毅合計,找到詞作者周崇練、曲作者李健,希望能創作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歌曲。
????周崇練和李健是湛江原創音樂的“雙劍客”,兩人有著很好的合作關系,詞和曲都三易其稿,一遍遍打磨,最終創作出了雷州方言歌曲《人龍魂》。此曲出來后,先后參加了雷州春晚、2016年湛江春晚,并榮獲廣東省首屆民歌民樂大賽民歌類銀獎。在作品推廣中,文化館借助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讓《人龍魂》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因為此曲貼近生活、接近群眾,易學易唱,旋律流暢,充滿正能量,很快就風靡城鄉,成為膾炙人口的湛江民歌。
????好作品是需要打磨的,《人龍魂》至今已有6個版本,并在一次次的表演中越磨越好,越磨越精。這是一部純粹的由本土作者創作、本土題材、本地優秀演員表演的“湛江作品”。參加表演的四人表演唱,有兩位歌手不會雷州話,為了咬準音,一個字一個字地學。
????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人龍魂》登上全國鄉村春晚,令湛江人更有信心,期待更多更好的“湛江作品”登上更輝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