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嶺南師范學院“國際當代藝術月”活動的重頭戲,一場名為“非公式交集”的國際當代藝術家作品展于22日至28日在該校舉行,展出5位來自英國、葡萄牙、墨西哥、西班牙等國家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炭筆畫、插畫、拼貼畫、單色繪畫、裝置藝術和陶藝等,形式活潑,風格多樣。藝術家們不同的思想,通過不同的技藝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趣味,給觀眾帶來了一番全新的當代藝術體驗。
????湛江開啟國際藝術家駐地交流
????參加展覽的5位國際當代藝術家是英國藝術家Tom和Geri、墨西哥藝術家Heriberto、葡萄牙藝術家Jorge和西班牙藝術家Sandra。
????5位藝術家齊聚湛江,源于湛江啟動了首個國際藝術家駐地項目。去年5月深圳文博會期間,坡頭炭之家負責人娟姐前往參會,在梧桐山認識了駐地藝術家Tom,了解到國際藝術家駐地項目,遂邀請Tom組織國際藝術家到炭之家駐地創作及進行文化交流。
????兩個月前,Tom把湛江駐地創作的項目發到國際藝術交流網上,通過網上征集和篩選,把5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吸引到了湛江。
????據介紹,國際藝術家駐地項目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國際藝術交流模式,主要由一些畫廊、機構項目等提供一個國際化的藝術創新和實踐平臺,為國際間當代藝術對話創造機遇,同時也為外國獨立藝術家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激發創作靈感、思路,融入中國當代藝術情境創造機會。駐地項目通過一些國際藝術網站發布,供藝術家們選擇和申請。
????國際藝術家駐地項目是一個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早已出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前沿城市,至于湛江,尚屬首次。
????駐地創作期間,藝術家們在創作之余,還會與湛江本土藝術家和藝術團體進行文化交流,或到周邊采風,進一步了解湛江的風情與文化。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湛江的食物尤其是海鮮的味道很好,而且5位藝術家都學會了用筷子吃中餐。
????五位藝術家共烹當代藝術盛宴
????藝術家們在開展駐地創作時,以作品忠實地紀錄并且呈現了他們的創作狀況和過程。
????Tom是本次駐地項目的組織者,今年是他在中國開展駐地創作的第六個年頭。他擅長陶瓷與繪畫,曾在歐洲多國進行過駐地創作。2011年,他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先后留駐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和深圳開展創作交流,并舉辦展覽。他深深愛上了中國這片文化深厚、人民友好的土地,在駐地創作交流的日子里,與中國的藝術家和工匠們進行廣泛交流,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并充當起駐地藝術家們的臨時“翻譯”。他深入研究《周易》等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西方的哲學思維,創作的作品具有“象形”和“八卦”的元素。
????來自墨西哥的藝術家Heriberto之前曾到北京進行駐地創作,這位自學成才的年輕藝術家熱衷于歷史文化研究,喜歡對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進行比較、吸收和消化,然后揉入自己的作品中。在他的作品墻上,有中國毛筆字貼、觀音像、古堡勇士頭、墨西哥金字塔,中西文化經過藝術家的創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全新體驗。
????一個竹簸箕,干裂的土里長出寸長的豆苗。表面涂著墨的土塊已經干裂,與嬌嫩的豆苗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在宣示生命力的強大,還是在控訴環境污染?這個裝置藝術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一群來自湛江藝術活動中心的孩子好奇圍觀許久(如圖,記者 劉金鳳 攝),因為這樣的藝術形式與他們之前對藝術的了解有著太大的分別。
????這是英國藝術家Geri的作品。Geri是一位藝術碩士,擅長裝置藝術。她注重靈性的創作,創作過程中把自己放在自然環境里,捕捉著來自日光、空氣、風、塵、落葉等自然物象給自己帶來的真實而美好的感受,并利用自然材質進行創作和呈現這種特別的體驗和情境。她在湛江駐地創作的許多作品,看似隨意而為,又都發乎于心。
????葡萄牙藝術家Jorge有著豐富的國際展覽經驗,他用炭筆繪制的一幅14米長山水畫占據了展廳的一整面墻。這幅長卷由許多張不同的紙張拼成,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
????與其他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作相比,西班牙女藝術家Sandra的插畫和拼貼畫更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也更容易被接受認同。她的作品繪在報紙、包裝紙等不同的紙張上,有樹菠蘿、小動物、頭像、黑夜的鄉村、朝陽初升的景象等,她把日常的一些場景隨意地紀錄在紙上,色彩的明暗代表著她的情緒。
????給湛江開一扇當代藝術之窗
????這場國際藝術家駐地創作展示的當代藝術作品,如同一股清新的風,吹拂著每一位到場的觀眾,觸發著他們的思維:原來當代藝術可以是這樣的!
????無疑,“非公式交集”國際藝術家駐地作品展是一個具有國際性和開放性的展覽,其策展人是該校臺灣籍博士許曦,他策展的初衷是“給湛江開一窗當代藝術之窗”。
????“湛江目前幾乎沒有當代藝術。我們借國際藝術家在湛江駐地創作的機會,策劃舉辦這個展覽,也是希望讓觀眾感受當代藝術的潮流,從中學習與借鑒。這些藝術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獨特的創作理念和創新精神,他們的作品風格多樣,相信這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是有意義和價值的?!睅X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巨云和說。
????據巨云和介紹,當代藝術起源于西方,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倡導藝術回歸自然、回歸人本,藝術家通過觀察和思考,對當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擾給予足夠的關注,在作品中體現出普世價值和人文精神、對文化傳統的反思和批判,并突破傳統的表達方式,以一種新的思維、新的圖式、新的語言、新的媒介來彰顯作為一個當代人的新思維和新創造。改革開放以后,當代藝術潮流風起云涌,其關注人本、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生態,以及其個性化、多元化的表現形式逐漸被國人理解和接受,其文化精神已經滲入到環境與建筑、音樂與舞蹈、雕刻與繪畫、服裝與服飾以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