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三島商務會議游艇度假區效果圖。
????1949年前,南三島最東部燈塔島的百姓,要渡七次海才能到達霞山。
????1958年,南三10島聯接工程完成。
????1987年,南三車渡啟用,汽車可開上渡船從霞山駛達南三島。
????2011年,南三大橋建成通車。
????現如今,南三島更是躍升為湛江“一灣兩岸”城市規劃中極具活力的濱海旅游示范區……
????每一個堅實的腳印背后,都凝聚南三人對發展的向往和努力。一部南三島的歷史,就是一部南三人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發展史。
????十島聯一
????我們讓時光倒回到解放前。
????此時的南三,十座彈丸小島孤懸大海,雨打飄零。每當大潮來襲,莊稼被淹沒,房屋被沖塌。人們仰天長嘆,誰能拯救南三?
????國家解放,萬象更新。十個小島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1950年,政府號召筑堤聯島,人民一呼百應。一場聲勢浩大的堵海戰斗在這些島嶼上打響了。南三島人民頂烈日冒嚴寒,靠著鋤頭、糞箕等簡陋的勞動工具和鋼鐵般的肩膀,手鏟肩挑,4萬人口的南三島人出動了130萬人次的勞動力,花了8年的時間,多少干部跳進激流,帶領南三島人民用血肉之軀,在洶涌的波濤之間筑起了長城,撬起200多萬立方米的砂石,壘起62條大壩,將10座小島聯在一起,讓龍王從此不敢造次,南海不再囂張。
????以前,南三島干旱、風、沙、海潮災害頻繁,房屋、土地、農作物常常被湮沒、毀壞,嚴重威脅人民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存,人們苦不堪言,并逐漸開始嘗試植樹造林抵擋風沙。據資料記載,南三島部分鄉鎮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就已種植木麻黃樹,但是種植規模不大,多是居民零星種植,還是無法抵御風沙肆虐,往往是東邊種了樹,西邊又來了風沙,沒能起到效果。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地方政府經過討論決定,要植樹造林,消滅南三沙災。全島人民響應號召,熱情高漲,播種育苗,誓要造出一座綠色長城。至60年代初,全島營造出8條防護林帶連成一體,形成浩瀚林海,覆蓋了全島三分之一的土地,也是全國最大的木麻黃防護林基地之一。到1965年,全島樹林面積超過6萬畝,長二十多公里,寬三至五公里,蔚為壯觀。南三島的造林工作成績突出,聞名全國,得到眾多嘉獎。197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考察團還曾專門到南三島考察造林工作,并表示高度贊揚。著名書畫家關山月也以南三島木麻黃為題材,創作了國畫《綠色長城》,以前所未有的題材和新穎的創作手法,在當時的畫壇引起轟動。
????島聯了,水堵了,小筏扁舟在島上交往已成為歷史,路不再漂蕩。林綠了,沙固了,沙地上留下了腳印,也踏出了路。人們交往多了,不再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腳下的路是沙土,是小道,車還無法行走。政府急民之所急,帶領南三人民又經過一年多的苦戰,筑起了一條長18公里橫跨東西的貫島泥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