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唐初,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2006年,中秋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湛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文化組成多元,民間風俗習慣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舞人龍、做月餅、編豬籠、拜月佬、看浮針等習俗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舞人龍
????中秋節舞人龍是湛江開發區東海島、雷州市沈塘鎮一帶的傳統習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康有為大弟子崔斯哲所著的民國刊本《海康縣續志》地理風俗卷中,對當時八月十五中秋節時舞人龍的盛況進行了詳細描寫。
????幾百年來,東海島東山圩、沈塘鎮沈塘圩除了每年春節年例外,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舞人龍,一直沿襲至今。中秋節當天的下午到晚上,村民們都自發到村廣場上表演和觀看人龍舞。耍龍者輕便靈活,動作粗獷而又威武逼真,人龍舞時而左盤右旋,時而騰舞戲珠,時而擺尾搖頭,猶如生龍活現。湛江人龍舞這一獨特的習俗和傳統舞蹈已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做月餅
????月餅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中秋特色食品,湛江人和其它地方不同的就是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家家戶戶還要做月餅,甚至做2斤、4斤、6斤的大月餅,赤坎、霞山、吳川等老字號做的五仁金腿、蓮蓉蛋黃等月餅久負盛名,名揚海內外。
????湛江人做月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這一特色風俗流傳到清代,在吳川、赤坎、麻章等地的月餅制作技藝已十分成熟,月餅的種類也多了起來。近年來,月餅已經由中秋應節的食品發展演變為中秋文化、中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湛江月餅的制作技藝歷史價值、市場地位不斷提高,2010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吳川“中國月餅之鄉”,2013年吳川月餅制作技藝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