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仙路
北起解放東路,東止湛江水道,建于清末。法占初期最早鋪設的道路,又名“貝當街”,街名取自法國貝當政府。回歸后改現名,1966年曾稱紅旗路,1980年復現名。
另外,當地還有本地的居民(主要是當時的地主和資本家)修建,用于生活或商業用途的建筑。按照修建時間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法國殖民前中期修建的仿法建筑;二戰時香港淪陷期間,許多外國僑民和香港當地富人在廣州灣避難時,修建的一批建筑物;抗戰后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國民黨統治時期),法國人撤離廣州灣以后,當地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時加入的一些“廣州灣”時期的元素,如窗花、柱子的修飾,地中海式的騎樓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