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12月8日刊登了《廣東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湛江美食文化省級申遺實現“零的突破”》,引起讀者關注。
“湛江包括美食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寶庫’。如果繼續加以重視、挖掘、整理和引導,湛江‘申遺’未來將取得更大進展和突破!”昨晚,湛江文化專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主任朱衛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讓湛江雞文化更有名有實
朱衛國結合這次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引“他山之石”,為湛江“申遺”支招。
“湛江人‘無雞不成宴’,‘湛江雞’早就海內外聞名。但遺憾的是,‘湛江雞’制作技藝到現在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都還沒有進入。”朱衛國注意到,這次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中出現了“客家鹽焗雞制作技藝(傳統技藝,申報地區或單位:梅州市梅江區)”。
“其實,‘湛江雞’歷史也很悠久,論其名氣和品牌影響力、輻射力也很大。但人家已經申報省級‘非遺’成功了,湛江也應該予以重視、鼓勵申報,讓‘湛江雞’文化更加有名有實。”
湛江海上龍舟民俗很獨特
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中還出現了惠州、中山、陽江申報的“端午節(民俗)”。其中,與湛江同在粵西地區的陽江,是以“端午逆水賽龍舟”入選。
“與他們相比,湛江民間的海上龍舟民俗更加獨特。如果合理申報,將來被列入省級‘非遺’的成功率也很高。”令人高興的,2013年2月,市文廣新局對外公布了湛江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就有民俗——雷州的烏石海上龍舟信俗。
重視民間文學類項目“申遺”
“應人石的傳說”(申報地區或單位:深圳寶安區)、“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申報地區或單位:韶關南雄區)、“鳳城的傳說”(申報地區或單位:清遠清城區)……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中,還有不少這樣的民間文學類項目。
“其實,湛江也是一個各種傳說和歷史人文故事豐富的地方,但過去在這方面的申報卻不多,能被列入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就更少了。這確實是我們的一塊‘短板’。”朱衛國建議,除了在湛江申遺“優勢項目”——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音樂類等方面繼續加以挖掘之外,也應該重視民間文學類項目的“申遺”工作,讓雷州半島那些精彩“傳說”更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