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護理在病人的恢復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于上班族來說,請假長期照顧住院家人不是長久之計,因此私雇護工就成了首選。近幾年來,湛江的護工市場大大發展了,但是隨著“散陪”的出現,護工市場的問題日益凸顯:缺乏基本技能培訓、沒有權威監管……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有市民建議,有關部門集中管理,讓這一群體持證上崗。
抱怨:價格升了,服務質量沒跟上
市民榮女士很早就開始請護工了。她說:“我父親身子不好,尤其是秋冬季節,都要到醫院療養一段時間,嚴重的時候要住上一個多月的醫院,現在護工是越來越難請,價格也越來越貴,但服務質量不見得好起來!”榮女士表示,如果職能部門能有一套嚴格管理的規章制度,一方面既保障護工權利,另一方面雇主也能更加放心些。
黃女士的母親患有心臟病,偶爾要住院。但由于孩子尚小,黃女士不能日日夜夜都守在醫院,只得找護工。“護工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圈子,如果需要找護工一般都是通過護工介紹。據了解,2010年,24小時看護每天是60元到70元,今年已經漲到每天90元到120元,三餐自備,主要照顧老人日常的生活。黃女士說:“每回母親入院,我們都是找有經驗的,或者是以前聘用過相熟的護工,沒辦法不知道哪些比較好,要是能有證書鑒定,那會比較容易些!”
現狀:護工市場混亂 缺乏監管
目前,我市護工大部分是來自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等欠發達地區,大多數為中年女性,平均年齡在40-50歲,文化程度從文盲到大專都有,以小學文化和初中文化的居多,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醫護方面的專業技術培訓,缺乏專業知識,工作不規范,態度欠佳,操作不當,易給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引發醫療糾紛。
據了解,市民聘請護工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一部分是通過熟人介紹,所占比例較大;一部分來自家政公司介紹;還有一部分是到醫院找尋找。如今,湛江市內的醫院都建立了有關護工投訴機構,但無奈缺乏相應的管理法規,難于追責。更糟糕的是,由于護工管理缺乏統一管理部門,部分護工拉幫結派占地盤,漫天要價,甚至為了爭奪患者在病房內引發糾紛,擾亂護工市場和醫院秩序。
回應:今年重點抓護工行業
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私雇護工與雇主的關系是與患者家屬的私人約定,醫院并不能過多干預,只能指導最基本的技術和監督。從前我市部分中介公司,對護工進行簡單的培訓,再把他們介紹給病人家屬,收取傭金,市場尚算規范。后來,“散陪”大量出現,護工主動上門提供服務。由于省略了培訓這一項,他們節省了成本,大打價格戰,市內中介公司的業務受到嚴重的打擊。“散陪”反倒成為市場的主流,此后護工的服務質量大大下降,市場秩序也變得混亂。
建議:規范管理 護工持證上崗
在市政協十二屆第一次會議上,民主黨派提交了《關于加強對我市醫院護工管理的建議》,建議由衛生、勞動行政部門主導牽頭,設立專門的護工管理機構,出臺針對護工行業管理的規章制度。醫院應設立專門的護工管理部門,對護工進行具體規范管理。做到統一培訓,持證上崗;統一調配,規范秩序;統一收費,避免亂收費;統一著裝,有利監督;建立護工崗前培訓制度;用人單位應與護工簽定用工合同,切實保護護工的合法權益;辦理社會保險手續,勞動部門還要加大對護工的維權保障力度。
目前,我市也有醫療機構開始試行對護工規范管理。市婦幼保健院將護工作為家政服務開展,與家政服務公司簽訂了合同,規定醫院有權對生活護理管理及服務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審查服務方案和收費價格,對相關服務性工作進行相應指導和監督和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工作有權對違反醫院規章制度、損壞醫院公共財物、對病人造成損害等行為提出處罰意見;家政服務公司對護工進行管理培訓,發放相關的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