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韋帕”來勢洶洶,最強可達14級左右,或于20日在粵西到珠三角沿海地區登陸。(據7月19日《湛江日報》)
臺風“韋帕”攜狂風暴雨而來,城市內澇、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也極易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防御臺風,是一場爭分奪秒的賽跑。只有氣象監測、檢查排險、群眾疏散等各環節都與時間賽跑,才能搶在臺風肆虐前筑牢防線,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
跑贏臺風,精準的預測預報是前提。臺風路徑、強度多變,科學精準的預測預報就如同為防御工作裝上了“導航”。近年來,氣象監測技術不斷進步,為防臺風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但仍需持續提升短時局地氣象預報預測準確性,織密氣象災害監測網。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拓寬消息傳播渠道、提升傳播效率,除傳統的電視、廣播、短信外,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通過短視頻、語音播報等多樣化形式,讓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最小防御單元和公眾,實現“防”的關口前移。
跑贏臺風,科學的防范措施是關鍵。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啟動本地區本部門的應急響應,認真履行職責。對海上作業船只和人員,要提前組織回港避風;對沿海旅游景區,該關閉的及時關閉;對城市低洼地段等易積水區域,要提前做好排水防澇準備;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要加強巡查監測,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同時,還要加強行業風險隱患分析研判,比如建筑工地要加固塔吊等設備,電力部門要保障供電設施安全,通信部門要確保通信暢通等,嚴格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跑贏臺風,摒棄麻痹大意思想是保障。俗話說“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在防御臺風時,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臺風不會造成大影響,不能因為預測路線不“穿過”本地就放松警惕。每一次臺風來襲,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我們要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心理和僥幸心態,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廣大市民群眾也要自覺做自身生命安全的“守護者”,積極配合做好各項防御工作,主動避險。
面對臺風“韋帕”,我們唯有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付諸更有力的舉措、更快速的反應、更具體的行動,全力以赴跑贏臺風,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