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了解到,市中心城區噪聲污染重點區域專項整治行動正式啟動。此次行動旨在通過集中整治各類違法違規排放噪聲行為,全力為市民營造安靜和諧的城市生活環境。(據7月10日《湛江日報》)
“劍”指各類違法違規排放噪聲行為,我市開展噪聲污染重點區域專項整治行動,旨在答優噪聲污染防治“民生卷”,全力為市民營造安靜和諧的城市生活環境。
噪聲污染雖無形,卻直接啃食著百姓的幸福感。不同類型的噪聲如同“隱形的干擾源”,打亂了日常作息、影響了身心健康,甚至成為引發鄰里矛盾、社會糾紛的導火索。為此,答優噪聲污染防治這張“民生卷”,事關市民的休息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從來不是小題大做,現實意義大得很。既要以法為筆作答。采取“定點值守+動態巡查”模式,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違法違規排放噪聲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又要用創新之筆作答。在嚴格執法的同時,幫助噪聲污染單位或企業找準原因,分類施策。對工業噪聲,要推動企業升級降噪設備、優化生產流程,從源頭掐斷污染鏈條;對交通噪聲,需完善道路隔音設施、規范通行秩序,平衡通行效率與居民安寧;對生活噪聲,要細化管理條例、強化社區引導,讓文明生活理念落地生根……
科技賦能管理升級,智慧驅動質效倍增。答優噪聲污染防治“民生卷”,必須借力科技。建筑工地上采用“基坑氣膜”,以高強度膜材將施工機械密閉,噪聲外泄可減少70%。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出“遠程喊停”系統,能自動取證并遠程叫停違規施工;安裝“智慧廣場舞系統”,可運用定向發聲技術將音樂控制在固定范圍……這些先進的技術,不妨在噪聲污染防治中大量應用。
每位市民都是噪聲污染防治“民生卷”答卷人。比如,開車時不隨意按喇叭;跳廣場舞將音量調小一些;深夜回家時不把動靜整得太大;碰到噪聲污染時,進行文明勸導,必要時投訴舉報……大家一起努力,對“噪音污染”行為說“不”。
噪聲污染防治這張民生卷,沒有標準答案,但有民心標尺,只有政府、社會和市民用心用情用力同題共答,才能真正落實每個人的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