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的新賽道上,低空經濟憑借其輻射帶動效應強、產業融合度高、創新活力足等獨特優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湛江坐擁得天獨厚區位條件和豐富自然資源,正站在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上。立足現有成果,聚焦關鍵領域,以系統性思維推動低空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對湛江提升區域競爭力、融入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
強化政策引領
筑牢發展根基
政策是產業發展的“方向盤”。2024年9月,湛江出臺《湛江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18條具體措施和49項重點任務,構建起覆蓋規劃、建設、招商等全鏈條的政策體系。同時,市工作專班的成立,實現了跨部門協同統籌,為政策落地實施搭建了高效的服務平臺。
在全國競相布局低空經濟的浪潮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深圳依托完善的產業政策體系與活躍的創新生態,形成強大的產業虹吸效應,成功集聚了一批低空經濟領域的頭部企業;成都則以精準的政策引導為驅動,構建起特色鮮明、鏈條完備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兩座城市分別以創新驅動和政策引領為抓手,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的典型樣本。湛江應進一步對標這些先進地區的經驗,加快編制低空經濟專項規劃,從產業布局、發展目標、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詳細謀劃。探索組建專業化發展平臺,整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資源,形成“政策制定—執行—優化”的閉環機制。通過定期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根據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基建網絡
夯實發展支撐
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發展的“硬底盤”。目前,湛江已初步構建起“通用機場+起降點+服務平臺”的立體網絡。中信海直湛江坡頭直升機場、吳川無人機綜合應用平臺投入使用,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了基礎保障;湛江吳川國際機場規劃通用航空服務區,為運輸機場與通用機場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多地通用機場及三甲醫院起降點加速布局,進一步拓展了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
但在目前,與低空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湛江的基礎設施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湛江應加快構建“1+4+40”機場體系,即以1個樞紐通用機場、4個骨干通用機場和40個簡易起降點為架構,推動運輸機場與通用機場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同時,同步完善eVTOL充電樁、5G-A通感一體基站等配套設施。eVTOL作為未來低空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充電樁的布局將直接影響其應用推廣;5G-A通感一體基站能夠為低空飛行器提供高精度的通信和感知服務。通過打造覆蓋全域的低空數字化信息系統,實現對低空飛行活動的實時監控和管理,提升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拓展應用場景
釋放發展活力
應用場景是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湛江已在多個領域實現場景創新。在農業領域,400余臺農用無人機服務近海養殖監測,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監測養殖區域的水質、魚類生長情況等,提高了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物流領域,瓊州海峽無人機航線實現常態化運營,縮短了兩岸物資運輸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在醫療領域,無人機血液運輸填補了省內空白,為緊急醫療救援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在文旅領域,赤坎金沙灣無人機表演成為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推動場景商業化,湛江應聚焦“低空+物流、交通、醫療、公共服務”等重點方向,在物流方面,聯合順豐、京東等物流巨頭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利用無人機實現快遞的快速投遞,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在交通領域,探索開展低空通勤試點,開通城市間的短途低空航線,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在醫療領域,擴大無人機在緊急醫療物資運輸、遠程醫療診斷等方面的應用;在公共服務方面,利用無人機開展環境監測、消防救援、應急指揮等工作。通過以場景驅動產業需求,形成“應用-反饋-升級”的良性循環,不斷釋放低空經濟的發展活力。
深化產業招商
增強發展動能
產業招商是壯大經濟的“強引擎”。湛江已引入宇景高科裝備制造產業園、博鷹通航無人機生產等多個項目,總投資超20億元,并與通號低空智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進一步補鏈強鏈,湛江應完善專業招商專班,由熟悉產業政策、市場動態和招商技巧的專業人員組成。繪制產業鏈圖譜,清晰梳理出飛行器制造、零部件研發、運營服務等領域的關鍵環節和重點企業。圍繞產業鏈圖譜,重點吸引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運營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機遇,充分發揮湛江臨港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優化配套服務,吸引大灣區的低空經濟企業向湛江轉移,推動湛江成為產業集聚高地。通過打造“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聚焦技術創新
提升發展質效
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力”。湛江擁有中科煉化、巴斯夫、寶鋼湛江基地等龍頭企業,在航空煤油、高性能材料等領域具備優勢。這些優勢為低空經濟的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湛江應以此為依托,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聚焦航空器系統、飛行保障等關鍵技術。比如,在航空器系統方面,研發更高效、更安全的飛行器動力系統、導航系統;在飛行保障方面,研究低空交通管理技術、飛行安全監測技術等。建立產學研用對接機制,定期舉辦技術交流活動,搭建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梁,推動無人機研發、航空維修等領域成果轉化。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對創新機構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等,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技術突破帶動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強化要素保障
穩促發展前行
要素保障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湛江通過優化政策措施,成功推動多個低空經濟重點項目落地。依托創新型人才引育模式,初步構建起覆蓋高端研發與技能實操的人才梯隊。在此基礎上,應在政策支持、資金保障、人才引育和空域管理等方面發力。在政策支持上,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將重點項目納入市級規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在資金保障上,通過政府投資基金、金融保險創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比如,設立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開發針對低空經濟企業的金融保險產品,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在人才引育上,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提供人才住房補貼等措施,吸引國內外低空經濟領域的高端人才;支持本地院校開設低空經濟專業,聯合行業協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空域使用規劃,優化飛行審批流程,提高空域使用效率,為產業發展營造穩定環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