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赤坎區中山街道探索落實“老街紅”鄰聚黨建工作模式,以黨群共建、文旅共創、智慧共治、惠民共享為主線,持續深化“區域單位導入、社會力量融入、校企人才進入”機制,著力破解街區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現新融合、新提升、新發展。
激活紅色引擎,變“群眾上門”為“黨員下沉”
中山街道堅持擰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責任鏈條,制定出臺《中山街道“老街紅”鄰聚黨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確組織覆蓋、干部隊伍、黨員管理、服務群眾等重點任務,實現基層治理責任“一單覆蓋”。
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管理體系,打造“路邊驛站”“‘老街紅’黨群服務驛站”等服務點,由網格長“穿針引線”,常態化收集社情民意,針對性予以反饋解決,推動黨組織“神經末梢”與城市治理“基礎單元”深度融合。
采取“黨員積分制”做法,按照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聯動”模式,開展黨員干部“四進三亮”行動,為群眾提供文化宣傳、旅游講解、居家養老、矛盾調解、環境清潔等志愿服務,全面滿足居民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需求,激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拓展紅色聯盟,變“社區獨唱”為“社會合唱”
中山街道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積極搭建聯創聯建平臺,聯通轄區單位、高校院所、社會組織等,共同探索組織聯創、教育聯抓、文化聯育、隊伍聯建、服務聯動“五聯”模式,持續推動各類資源匯集凝聚,服務內容由單薄向豐富轉變,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和質量。
同時,中山街道聯合社區衛生中心,創新“點單式”服務機制,增加“生活照料、設施改造、保健護理、精神慰藉、醫療保障”五項服務供給,實現居家養老“一點通”;結對高校社會實踐團隊,定期開設志愿課外輔導班,精心設置歷史宣講、快樂科普、非遺傳承、演講朗誦、英語配音等特色課程,共筑兒童友好社區;聯系社會志愿服務團體,定期為外賣小哥、快遞員提供免費理發、歇腳充電、急救納涼等服務,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化身文明行為“宣傳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新幫手”。
打造紅色家園,變“條塊分治”為“融合共治”
中山街道全面推行“鄰里黨群議事會”制度,由街道或社區黨組織牽頭,圍繞城市風貌提升、社區公共服務、小區物業管理、鄰里糾紛調解等方面進行議事協商,努力打造居民群眾訴求表達的“直通車”、為民排憂解難的“連心橋”。
據統計,中山街道已累計開展各類議事協商50余場次,解決問題糾紛、辦成民生實事350余件,實現“智治”有方。
此外,中山街道依托湛江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赤坎治慧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通過“隨手拍”“一鍵傳”等功能,加強同城管、市政、環保、應急等部門聯勤聯動,以服務平臺“數智化”賦能社會治理“速治化”,推動“暖治”有效。
中山街道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基層治理特色品牌建設,通過打造“義愛文東”“暖鄰先鋒”“尋跡老街”等服務項目,舉辦“老街藝術小小展”、“非遺涵年韻”集章打卡、“老街記憶 幸福留影”公益攝影等創意文化活動,解鎖社區治理“幸福密碼”,打造鄰里互助“溫暖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