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那片被詩意與柔情浸潤的土地,總在心底種下一抹向往,水鄉的靈動與溫婉,如同古老的詩篇,輕輕叩響心門。而臨平的五杭古鎮,恰似一顆隱匿在江南煙雨中的明珠,散發著獨有的魅力,吸引無數旅人奔赴,探尋夢中的水鄉模樣。
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踏入五杭古鎮。一入鎮,悠悠古韻便如潮水般將我包裹。彼時,陽光透過斑駁的枝葉,灑下細碎的光影,為古鎮鋪上一層夢幻的金紗。還未尋到美食的蹤跡,那空氣中彌漫的煙火氣息,已勾動了我的饞蟲。走進一家餐館,品嘗著地道的江南菜肴,每一口都裹挾著水鄉特有的溫柔與細膩,令人唇齒留香,肚飽之后仍覺意猶未盡,那獨特的風味,在記憶中久久回蕩。
五杭雖地域不大,卻蘊藏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傳統文化在這里蓬勃生長。漫步其間,仿若能聽見歷史的跫音。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率眾人乘船抵達這片汪洋之地。他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成功登岸治理水患,“禹航”之名便由此而來,后因方言諧音,化作如今的“五杭”。為紀念大禹的豐功偉績,鎮南建起了大禹王廟,每至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大禹生日,各地朝奉者紛至沓來,人們虔誠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鎮依傍京杭大運河而生,周邊河港縱橫交錯,水系如靈動的脈絡貫穿其中。廟后漾邊,一條千米便道蜿蜒通向寺廟,沿途風光如畫。河里魚蝦鱔貝自在游弋,駁船、游船往來穿梭,船上游客的歡聲笑語,與潺潺流水聲交織成一曲歡快的樂章,滿是生活的蓬勃朝氣。
五杭的人文氣息濃厚,歷朝歷代文人輩出。古鎮上,范姓與沈姓人家后裔眾多,不乏達官顯貴。清朝的沈近思,謚號“端恪”,早年在杭州出家,后還俗科舉,高中進士,官至左都御史。他為官期間,造福五杭百姓,至今仍被人們銘記傳頌,沈家也因此成為當地名門望族,為古鎮添上一抹厚重的歷史色彩。
老街與老橋,是五杭的歷史脈絡。穿梭在大街小巷,萬壽橋、錦登橋、興國橋、富民橋等古橋橫跨河濱,每一座都飽經歲月洗禮,承載著往昔的故事。鎮中的錦登橋,名字取自《詩經》,詩意悠長;玉露橋上,杜甫的“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鐫刻其上,墨香與橋韻交融,為古鎮增添了幾分文化的韻味。
懷著悠然的心境,我踱步于古鎮老宅間。清一色的琉璃嵌瓦、馬頭墻,盡顯明清建筑的典雅風格。走進那聲名遠揚的高家大院,庭院深深,繁花似錦,陽光傾灑,花瓣熠熠生輝,人于其中,仿若誤入仙境。這般富麗堂皇的建筑,無疑是古鎮最耀眼的明珠,彰顯著五杭往昔的繁華。
臨近中午,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羊肉香。尋香而去,只見餐館內高朋滿座。我與友人趕忙落座,品嘗這正宗的五杭羊肉,鮮嫩的肉質、醇厚的湯汁,瞬間點燃味蕾,成為此次旅程中難忘的舌尖記憶。
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打造五杭古鎮,提升旅游文化品質。如今,街道兩旁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農居小店與鱗次櫛比的現代樓廈相映成趣,古今交融,讓五杭愈發獨具魅力。
五杭,這片充滿詩意與溫情的水鄉古鎮,是心靈的歸處,是夢中的原鄉。它以溫婉的姿態,靜候每一位旅人前來,探尋水鄉的柔情,追尋心中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