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3—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實施。《規劃》統籌考慮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省內、國內、國際的連接,從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高度,系統提出湛江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的發展目標、總體布局、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
高標準描繪2035年湛江交通發展藍圖
《規劃》提出,到2035年,湛江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低碳集約、智慧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海陸鐵空融灣區、鏈全球,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基地、新碼頭。
“123小時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即基本實現湛江灣區半小時通勤圈、湛江城區與周邊縣城30分鐘可達、縣城1小時可達所轄鄉鎮;基本形成湛江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廣西北部灣1.5—2小時高鐵交通圈;基本實現湛江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
“縣縣通高鐵”目標全面實現。綠色集約的客貨運輸網絡全面構建,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更加清潔高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感知傳輸體系全面構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基本達到100%,智慧港口、智慧樞紐、智慧公路等建設取得突破。交通行業安全治理能力、交通設施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高定位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發展新格局
《規劃》指出,湛江市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由湛江境內最為關鍵的線網構成,是湛江對外對內交通運輸的主動脈,是支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主軸線,也是各種運輸方式資源配置效率最高、運輸強度最大的骨干網絡。
按照“東拓西融,北連南優”的總體思路,湛江打造多通道、大容量、快速化“一核兩極四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主骨架,由干線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的關鍵線路組成。
同時,湛江將提升國際運輸服務能力、融入國際大循環運輸網絡。提高城際省際運輸效率、聯通國內大循環運輸網絡。以建設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為目標,全方位補齊交通和物流短板,促進湛江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高質量構建外聯內暢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規劃》提出,要以構建“五龍入湛”高鐵格局、完善“十字型”普速鐵路網、謀劃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為抓手,高標準打造集約互融的軌道網。以建設“兩環十射六聯”高速公路網、銜接順暢的功能區公路網、廣覆深達的農村公路網為抓手,高標準打造便捷暢通的公路網。以建設“主要航道-重要航道-一般航道”三級航道體系為抓手,高標準打造布局合理、能力充分等多層次沿海航道網絡。以完善原油傳輸網絡、合理規劃建設天然氣管道為抓手,高標準打造能力充裕的管道網。為構建多層次郵政快遞樞紐體系為抓手,建成普惠城鄉、區域一體、銜接高效的郵政快遞網絡。
高能級建設便捷高效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規劃》要求,推進建設綜合性全國一流強港,推動形成“環一灣繞半島轄十二區”的港口總體發展格局。推進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推動構建“1+4+40”的“運輸機場—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層次化通用機場體系。推進打造“人享其行”綜合客運樞紐,形成“4+6+8”多層級客運樞紐布局。推進打造“物優其流”綜合貨運樞紐,形成“5個綜合物流園+7個物流中心+8個配送中心”層次分明的貨運樞紐體系。
高水平推進綜合交通融合發展
《規劃》提出,推進建設集約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一體化融合的樞紐節點體系,促進綜合交通方式一體化融合。推動湛茂都市圈交通運輸協同發展,強化湛江與海南的交通運輸銜接,緊密湛江與廣西地區交通聯系,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促進綜合交通區域一體化融合。推動交通運輸與產業集群、郵政快遞、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交通+產業”。推進交通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推進交通與能源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