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華清。
11月27日,秋風送爽,書香滿園。由赤坎區文聯、赤坎區作家協會主辦,湛江市第十六小學、湛江日報社《小湛同學》編輯部協辦的“作家進校園,書香伴成長”赤坎區作協2024年文學進校園活動在湛江市第十六小學舉行。此次活動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陳華清老師,為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講座,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閱讀、愛寫作的種子,創新推進全民閱讀工作。
陳華清深耕兒童文學創作多年,文學作品具有濃郁的“海味”,至今已出版《七彩珊瑚》《有一種遇見在嶺南》《榕樹下的秘密》等20多部文學專著,2023年被中國作協評為年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優秀作家。各類兒童文學作品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
陳華清以《讓閱讀與寫作伴你快樂成長》為主題,結合自己的寫作經歷以及文學感悟,分享自己寫作的心路歷程和創作靈感的源泉,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有趣的閱讀、寫作指導課。
這堂課干貨滿滿,陳華清以自己如何與閱讀、寫作結緣的故事導入,讓學生的思維跟著其成長路程不斷地深入,去感受閱讀與寫作的魅力。陳華清告訴同學們,寫作與生活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一種“輸入”,寫作是一種“輸出”,兩者結合才是最好的學習成長方式。她鼓勵同學們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讀有營養的書,做好讀書筆記;善于思考,勤于練筆;精讀范文,借鑒思路;捕捉靈感,隨時記錄;積極參加讀書、征文比賽。努力感受生活的美好,讓閱讀和寫作伴隨大家一同成長。
現場問題。
在互動交流環節,同學們紛紛舉手搶答,分享自己對文學和寫作的感悟,并就心中的疑惑向陳華清請教。陳華清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或解答、或分享、或給予寶貴的建議和適時的鼓勵,并贊揚同學們的回答充滿個性和智慧。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文學的光芒仿佛在每個人心中閃耀,激發了同學們對寫作的更大熱情。
認真聽講。
當天,現場氣氛尤為熱烈的是傳閱《小湛同學》環節。設計精美色彩鮮明的報紙版面、有趣又生動的報紙內容,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他們迫不及待地翻閱報刊,當看到陳華清的作品及身邊同學的習作時,更是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和討論。作為《小湛同學》的特約作者,陳華清與《小湛同學》緣分始于2023年5月《小湛同學》試刊之初,當時陳華清的作品就已經在《小湛同學》上和同學們見面了。2023年9月15日創刊以來,《小湛同學》以連載的形式相繼刊登了她的《黑臉天使小琵鷺》《漂洋過海的水筆仔》《會坐的紅嘴鷗》《變成烏鴉的男孩》《湛江籍跳水名將全紅嬋:從農家小妹到奧運“三金王”》等數萬字作品,深受同學們的喜愛。講座過程中,當了解到市十六小有不少同學的習作也在《小湛同學》上刊登后,陳華清當即選擇了一篇進行點評。
贈書合影。
最后,陳華清向學校贈閱其文學作品、《小湛同學》編輯部向學校小記者贈閱報刊。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講座很有收獲,希望作家多進校園,期待能讀到陳華清更多作品。龍欣兒同學興奮地說:“能夠親眼見到只有在書本、報紙上才能看到的作家,聽到她親自講述創作背后的故事,我覺得這是一種無比珍貴的經歷。今天陳老師還點評了我的作文,我感到自豪又感動。我會繼續努力閱讀和學習,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像陳老師一樣優秀的作家。”
積極作答。
【小讀者采訪實錄】
當天的活動中,小讀者爭分奪秒地和陳華清進行了交流。
佩棋同學(五年級):陳老師,我讀過您的《黑臉天使小琵鷺》,里面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請問您是如何創作出這樣優秀的作品的?
陳華清:其實,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我會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一切,從自然、從人物、從故事中尋找靈感。同時,我也非常注重語言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希望能夠通過我的作品,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思霖同學(五年級):請問,您是如何與《小湛同學》結緣的?
陳華清:《小湛同學》是一份非常優秀的校園報紙,我一直很關注它的發展。能夠有機會在這里與孩子們分享我的作品,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希望通過這份報紙,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優秀的兒童文學,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本報記者采訪實錄】
記者也在現場對陳華清進行了采訪。
問:請問您是如何與兒童文學結緣的?
答:我從小就對兒童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我覺得兒童文學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伴侶,能夠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我選擇了這條道路,希望能夠為孩子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問:請您談談下一部兒童小說的創作計劃。
答:湛江是一座美麗的海灣城市,具備開展水上運動的優越條件,光是奧運跳水冠軍就有全紅嬋、勞麗詩、何沖等。自2021年起,我因關注全紅嬋而深入了解湛江跳水運動,從電影《女跳水隊員》的原型湛江姑娘鄭觀志,到當代湛江在跳水運動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我萌生出創作一部以湛江跳水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的想法,并且行動起來,去年完稿。小說《奪冠》以全紅嬋、勞麗詩、何沖等奧運冠軍為原型,下個月出版。小說講述一個出生于漁村的少女經過刻苦訓練,在眾人的幫助下逆襲成功,勇奪奧運會跳水冠軍的勵志故事。小說弘揚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采用多視角的方式,讓不同的人和物來講述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具有濃郁的“湛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