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開講,農民學習忙。據11月26日《湛江日報》報道,11月25日,市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訓班正式開班。此次培訓班由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農業經濟管理干部學校承辦,將高素質農民培育與我市“鄉村振興大講堂”活動有機融合,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
鄉村振興呼喚新型農民。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市舉辦的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從文化、技術、經營、管理等層面滿足農民需要,為農民學習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才干搭建實用平臺。我們期待,通過培訓,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更好地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力助推“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新型農民要有新作為。消息提到,通過案例分析、現場觀摩等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班全面提升我市農民素質素養,確保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因地制宜壯大特色鄉村產業,發揮引領示范帶頭作用。
新型農民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壯大自己?對接鄉村振興的新形勢,新型農民要把田間地頭當作第二課堂,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生產、經營和管理經驗;要把所學知識化為實用技能,實現從“地里刨食”到“地里刨金”的蛻變;要以新觀念融入文旅融合等潮流,在壯大特色鄉村產業的路上行穩致遠。
發揮引領示范帶頭作用,是新型農民學以致用的另一種方式。筆者曾聽過一位農民這樣說:“同在農村‘刨食’,同樣是種養,怎么他就能賺大錢,而我就不能呢?”他的話,或許說出了很多農民的心聲。可見,同樣從事農業生產,方式不同,效果明顯有異。無疑,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往往更能“賺大錢”。而把自己的“致富經”與身邊的農民分享,發揮好引領示范帶頭作用,新型農民這種“土專家”更有優勢。例如,在“開講”傳授技術這方面,他們接受過專業培訓,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語言又通俗接地氣,受眾往往更容易聽得入耳入心,獲益更多。
農村是廣闊天地,發展前景無限。揣著知識、懷著鄉愁、帶著夢想賦能鄉村振興,新型農民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