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湛江晚報10月17日報道:10月14日,吳川市在清源小學開展“氣候科普進校園,雙減活動伴成長”活動,進一步提高普及氣象災害知識和防災減災技能,加強對孩子們進行科學素養教育。
科學素養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基礎,是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科學素養教育關乎學生能否得到全面發展、科技能否實現自立自強,人才大國能否最終邁向人才強國,需要高度重視、全面普及、強力推進。
科學素養教育重在到現場,重在系統學習,重在創新思維。讓同學們從課堂上走出來,在科學園地開闊眼界,親身體驗,是科學素養教育的有效方式。如吳川市在展開氣候科普教育時,讓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特種用車,詳細講解其用途。通過播放氣象科普宣傳片,向同學們展示暴雨、雷電、大風、冰雹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這樣的科學素養教育,現場感強,形象真實,入腦入心,一番操作便在學生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開花結果只是時間問題。
搭建一個好的平臺,讓科學素養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基地至關重要。學校應有機整合各方資源,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打造集科學應用、互動交流為一體的綜合平臺,使之成為綜合性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諸如,學校可以常態化開展中小學科技類知識競賽,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再如增加“親子科研項目”,提高家庭參與科技創新教育的主動性;緊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未來趨勢,增加天文科學、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項目的占比,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技創新中來。
切實做好科學創新教育的評價,是促進和發展學生科學素養教育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意和創新成果,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掌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并對學生的任何一項創新予以肯定獎勵;適時舉辦科學創新成果展,激發更多學生加入科學創新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