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駐湛高校了解到:今年暑假,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參加暑期“三下鄉”暨“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實踐的236名大學生陸續奔赴湛江、茂名等地,累計為縣鎮村繪制墻繪近2000平方米、開展美育課100多節、舉辦非遺文化傳承等活動30余場。青年學子們在烈日下、風雨中,留下了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身影。
主題墻繪。
筆鋒流轉
繪就鄉村振興新篇章
其中,嶺師美院赴廉江市石嶺鎮的“正紅”突擊隊,圍繞當地需求,繪制富有地方特色的柴火粽、火車等主題墻繪。《火車》穿梭在寧靜鄉村里,象征著旅程與成長,鼓勵村民勇敢踏上追夢之旅,不斷前行。繪制過程吸引到眾多居民前來觀看,不少兒童積極參與,大學生與孩童共同繪畫的景象形成一道共建美麗石嶺的風景線。
如此場景,還出現在雷州、遂溪、高州等地。嶺師美院“豐芒”突擊隊將雷州市塘邊村的墻壁化作展現鄉村魅力的藝術畫布;“紅帆”與“染色季”突擊隊分別在新江社區文明實踐站、廉江市多個社區墻繪,助推城鄉融合發展;“勝羽”與“青里”突擊隊合作,一起在陳大嶺村內完成150平方米的廢舊墻繪,將當地英雄人物的形象融合進去,在墻繪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完善畫面,激勵當地村民積極有為;“星船”突擊隊將AI運用于墻繪項目的實施,為草潭鎮新建村小學完成24節氣圖、為鄉鎮外墻繪制“草潭印象”等15個主題墻繪以及30個井蓋的創意繪制工作,總面積近900平方米,成為了當地群眾與外地游客拍照留念的熱門打卡點;嶺師美院“粵青”突擊隊來到云峽村,為當地小學、村莊舊墻穿新衣,隊員們圍繞德智體美勞等主題展開設計并繪畫,墻繪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學校、村民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
美育課堂。
美育不息
化作鄉村振興新藍圖
藝術的美不僅要畫在墻上,更要植根于人們的心靈深處。
嶺師美院“勝羽”突擊隊來到茂名高州陳大嶺村,先調查了解當地歷史沿革、文化傳統,為孩子們開展了非遺剪紙、布里生花等美育夏令營,得到廣大家長與兒童的喜愛。在陳大嶺村旁邊的茂嶺社工活動室里,“青里”突擊隊通過3D模型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當地鑊耳墻的三維、探索福建土樓的內部結構……孩子們紛紛表示仿佛自己也成為了建筑大師,親手參與了這些建筑的設計與建設。“青里”突擊隊通過融合前沿的3D技術,推動“百千萬工程”行動走深走實。
今年,嶺師美院“紅帆”突擊隊集中向廉江市城南街道新江社區30名兒童開設了硬筆、傳統書法等5門主要課程,并與街道合作開展了超過20場大課間主題創文活動,總計服務人次超過100人。
宣傳植物染技術。
非遺不輟
染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廉江市和寮鎮的一個購物廣場前,一群大學生在帳篷下的桌子擺滿了各式扎染工藝品。這是嶺師美院“染色季”突擊隊在推廣植物扎染非遺文化,他們在帳篷里講解示范及引導當地居民做扎染。“我們每年都去各地鄉村、街道宣傳植物染技術,希望更多人知道并懂得做植物染。”隊員們在與居民交流時互訴心聲。之后,突擊隊隊員們又帶著植物染技術走進福利院、走進街道。
據悉,“染色季”突擊隊還聯合廉江市福利院向愛心商店捐贈了一批扎染手工藝品,此次捐贈給殘疾人和特殊群體帶去真情與溫暖,助力“百千萬工程”成果惠及各類群體。
嶺師美院“紅帆”突擊隊來到赤坎區文章灣村,調研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簕古龍,并針對簕古龍“橙子作眼,柚子皮作鼻,菠蘿皮作額,菠蘿葉作眉,簕古片作角,劍麻片作舌,榕樹根作須,簕古果作牙”的形象特點和祈福消災等寓意為簕古龍設計IP形象,以提升人們對非遺文化的知曉度與情感鏈接。
據介紹,嶺師美術與設計學院近三年聚焦服務鄉村振興,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與粵西各地鄉村聯系合作緊密,共組織60余名教師帶領1000多名學生、建立50余支隊伍,奔赴各地鄉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美育課堂等實踐,與廉江市中塘村、遂溪縣草潭鎮等地建立了長期對接幫扶關系,展現出落實“雙百行動”的藝術擔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