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南端的紅土地上生長著蒲草。雷州半島有個鄉鎮叫太平鎮,有個村莊叫東黃村。勤勞的農民有個傳承已久的傳統,利用一些沼澤水田種植蒲草。蒲草經歷了風風雨雨,沐浴了陽光雨露,汲取了水土養分。它們聚眾而生,挺直腰桿,積極向上,從小矮人長成了一米八九高個子。農民們揮舞著明晃晃的鐮刀,把一片一片的蒲草收割起來。然后留下整塊田的蒲草茬,讓根須埋在水田里。等到來年,它又長出一片新的希望。
當地人守望著一畝三分地,先把收割起來的蒲草晾曬,再用木槌或石磙把干蒲草壓扁,接著給挑揀出來的扁蒲草染色,然后根據需要用蒲草編織各種物品。人們以智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用蒲草編織美好的夢想,用蒲草創造幸福的生活,用蒲草鋪就致富的道路,用蒲草踏上世界的舞臺,用蒲草開拓嶄新的未來。
在太平鎮的街道旁,在鄉村的大樹底下,在蒲織工藝品加工廠里,到處都可以遇見一些婦女,用蒲草編織生活用品的身影。她們的雙手協同斗技,錯落有致而又把握有度,在編織中輕快地跳躍,在十指間默契地協作,在歡快的節奏中拓展……伴隨著吱呀吱呀的微妙聲音,奏響了美妙舒心的輕音樂。那雙手動作的協調堪稱絕技,簡直是無法形容其動作的優美啊!
在那些婦女的身旁,擺放著一個個精美絕倫的蒲織工藝品,它們的形狀各異而造型別致。在她們編織的手中,懷揣著一個個有待于完善的半成品。它們仿佛是含羞欲放的蓓蕾,而又好像一個個等待精心塑造成型,捧在手心抑或含在嘴里的明珠。
那些蒲織工藝品純屬手工制作,圖案精美,花樣翻新,美而不同,因不同的用途而有別,各自都有獨特的名字。有的叫草席,有的叫草帽,有的叫草扇,有的叫草袋子,有的叫草籃子,有的叫草包子······各種蒲織工藝品應有盡有,款式多樣,形狀各異。
當夏日你戴上了一頂草帽,手里拎著一個草包子去逛街,去溜達公園……你在那里看風景,你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當你提著草籃子和草袋子去趕集的時候,你買了菜裝滿了草籃子,還買了米裝滿了草袋子。你的手里提著沉沉的微笑,肩上扛著滿滿的幸福,回家路上,春風得意,步伐輕盈。
當夜幕已經降臨的時候,你在床上鋪上了一張草席,手里拿著一把草扇,草席鋪滿了一床的舒坦與溫馨,草扇扇起風來給人以涼絲絲的感覺,清風拂面,身心愉悅,頓感平添了一份溫柔的愜意啊!